作者:李娜,柳越冬,李桂君,许博佳等,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咸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办公室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的 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 在 5% ~ 15% 的伤口中会出现瘢痕疙瘩[1]。瘢痕疙 瘩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临床上虽然应用了硅凝胶、 激素类药物、肉毒杆菌注射剂、激光和压力疗法等多 种手段[2],但大多数抗瘢痕药物通常仅用于预防或 辅助治疗,并不能取代或等同于手术切除。鉴于瘢 痕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身体不适和经济压力, 揭示瘢痕发病的原因和机制显得极为重要。对形成 瘢痕疙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为探 寻新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提供研究方向。另外,通 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靶基因进行相关调控,也是瘢 痕疙瘩研究中极为重要和迫切需要的。理想的瘢痕 预防的一线治疗应该是药物能够对瘢痕靶基因和疾 病信号通路进行调控。从瘢痕疙瘩相关的差异基 因、特征基因及信号通路多角度入手,有助于科研人 员和临床医师更加快速、有效地找到方法,从而解决 早期诊断、个体化预防和治疗的问题。现就瘢痕疙 瘩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瘢痕疙瘩的信号通路
1.1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信号通路 瘢痕形成包含炎症、增殖和重构 三部分。皮肤组织受伤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巨 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进入增殖期修复创面,细胞外 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形成了一个维修框 架结构以修补伤口,含有肌动蛋白丝的肌成纤维细 胞闭合伤口,未成熟的瘢痕可以过渡到最后成熟的 阶段,如果这个过程被中断则会出现异常瘢痕[3]。 TGF-β1 长久以来被认定为损伤后组织修复和纤维 化的关键介质[4]。TGF-β1 与纤维化性皮肤疾病密 切相关,参与创伤愈合、炎症等多种生理过程。有研 究发现,TGF-β1 可产生促炎反应,其特征是产生促 炎症细胞因子 γ
1.2 STAT3 及其受体信号通路 STAT3 信号通路 是经典的炎症信号通路,包括
1.3 Wnt 信号通路 Wnt 的异常活化与瘢痕疙瘩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nt /β 联蛋白( β-catenin) 通路存在 20 多种靶基因( 包括原癌基因 Myc、细胞 周期蛋白 D、CD44 基因、MMP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 ,均与人类 KFs 细胞周期相关[24]。TGF-β /Smad 途径与 Wnt /β-catenin 途径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也 存在复杂的协同作用,TGF-β1 和 β-catenin /T 细胞 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路可协同调节 MMP 和胶原蛋白 的表达水平[25]。 有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 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与 miRNA 结合也参与了瘢痕细胞 自噬的调节和组织修复的生物学调控[26]。已发现 lncRNA AC067945. 2 过表达可下调皮肤成纤维细胞 中胶原蛋白的表达,并通过 Wnt 信号通路上的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产生调控作用[27]。另外,通过抑制 miR-31a-5p 的表达,即可在 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 中下调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 IL-25 的表达,降低炎 症反应[28]。此外,Wnt 信号通路上的分泌型卷曲相 关蛋白 1( 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SFRP1) 启动子高甲基化可导致 SFRP1 的表达缺失,SFRP1 的表达下调对 T 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依赖性信号 通路有负调控作用,可导致瘢痕疙瘩的发生[29]。
1.4整合素信号通路 瘢痕疙瘩的特征是异常和过 度的 ECM 沉积。整合蛋白家族由介导细胞对 ECM 结合反应的主要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受体组成,在 ECM 中与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形成结构和功能上的 连接。由整合素/ECM 相互作用介导的信号转导, 参与瘢痕细胞对生长因子的信号应答,并具有调控 细胞增殖、细胞骨架重组等作用。 对瘢痕疙瘩蛋白结构域和特性的分析发现,瘢 痕疙瘩关键基因的结构域均在整合素域超家族多个 结构域上,而整合素影响细胞和细胞、细胞和 ECM 环境的多种因素,包括上皮钙黏素、MMP、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因子的异常表达,导致皮肤肿 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整合素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 相互作用和胶原代谢,同时也参与了
1.5磷脂酰
1.6上皮-间充质转化信号通路和瘢痕疙瘩的类癌性质 创面愈合的转录程序率先激活并在创口侵 袭,发挥了与诱导细胞增殖和代谢有关的功能,即皮 肤组织损伤后率先激活毛囊干细胞可塑性和毛囊干 细胞,随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以修复皮肤 屏障[40]。目前毛囊间充质细胞在皮肤修复中已被 广泛应用。有研究发现,人脂肪干细胞和人瘢痕增生纤维细胞共培养后,人脂肪干细胞通过下调 TGF-β1 和 Notch-1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了人瘢痕增 生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收缩能力[41]。瘢痕疙瘩 和皮肤癌症之间最引人关注的相似之处是它们具有 共同的细胞生物能学、表观遗传甲基化特征以及其 他疾病生物学( 基因型和表型) 行为中的上皮-间充质 转化。很多基因( 如 MMP-2、角蛋白 19 和 SFRP1) 均 是与肿瘤侵袭性有关的指标[42]。基于此,细胞毒药 物、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瘢痕疾病的治疗。
2 与瘢痕疙瘩相关的
miRNA miRNA 在 KFs 增殖、分化、凋亡和癌变等多种 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中发挥着抑制和调控作用。目 前 miRNA 调节人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确切 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 果。miRNA 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以 下几方面有关: ①通过靶基因、靶蛋白直接发挥作用, miR-29 [43]、miR-30a-5p [44]、miR-194-3p [45]、miR-203、 miR-141-3p 通过靶向不同的靶基因调控瘢痕疙瘩成 纤维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和迁移。②对胶原发挥 调控作用,miR-98 通过靶向 Col1A1 抑制人增生性 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46]。③多协同参与信号通路, 相关报道指出,miR-199a-5p、miR-21-5p、miR-214-5p、 miR-424-5p 和 miR-205-5p 等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 白激酶信号通路和缺氧诱导因子-1 信号通路相关, 参与瘢痕的表达调控[47]。④在瘢痕疙瘩多信号通 路中,miRNA 参与转录后水平调控,影响自噬相关 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自噬的调控。⑤miRNA 对 KFs 线粒体信号通路有影响,miR-21 过表达抑制细 胞色素 C 向细胞质释放,随后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 9 和胱天蛋白酶 3 活性降低,提示线粒体介导的促凋 亡通路受损[48]; 而应用 miR-21 抑制剂可通过线粒 体信号通路诱导瘢痕疙瘩凋亡; 应用转染手段可诱 导 KFs 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和 G2 /M 期阻滞,激活线 粒体凋亡通路,从而治疗瘢痕疙瘩[49]。
3 小 结
瘢痕疙瘩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和驱动基因目前 尚不清楚。损伤后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代谢过 程,当出现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娜,柳越冬,李桂君,许博佳等,瘢痕疙瘩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新进展 [J],医学综述,2020,26(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