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之瑾 俞楠泽 王晓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美学理念的推广和 普及,越来越多的求美女性开始注重自身的形体美,而纤细、 修长的双腿是女性形体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易暴露的小腿 部位更是女性求美的热点。目前,治疗小腿肥胖、 短粗的主要 塑形方法有:小腿脂肪抽吸术、胫神经腓肠肌支切断术、腓肠 肌部分切除术、小腿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塑形术等。其中, A 型 肉毒毒素注射小腿塑形术因其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的 特点, 受到了临床医师和求美者的青睐。现将 A 型肉毒毒素 注射小腿塑形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等的文献 复习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安全、更有效的使用该术 式提供参考。
1 小腿美学基础
2000 年 Tsai 等[1]指出,理想的小腿应拥有平滑的曲线, 无明显的肌肉隆起,内侧边为斜向下方的直线,外侧边和后 侧边微向外突出。小腿各平面周径标准如下:⑴小腿上 1/4 平 面周径应为小腿的最大周径。⑵小腿中点平面周径是其最大 周径与小腿下 1/4 平面周径之和的 50%。⑶小腿下 1/4 平面 周径为最大周径的 50%(从后侧测量)或 70%(从外侧测量)。 这些数据为临床医师设计注射位点,以达到小腿内外侧的曲 线平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关于小腿最大周径的美学参考范 围,各学者提供了不同的标准。1995 年,LV Szalay 提出,秀美 的小腿最大周径应为 33~36 cm。Tsai 等[1]提出,小腿的最大 周径为小腿长度的 3/4。多位学者[2]在共识中通过对 900 余例 20~35 岁中国女性的腿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平均小腿 最大周径为 34.32 cm,自觉“小腿较粗”者的周径平均为 35.55 cm,并建议小腿最大周径>35.50 cm 者注射 A 型肉毒 毒素可获得较高的满意率。
2 小腿塑形的主要方法
2.1 改善脂肪蓄积 小腿脂肪抽吸术可通过改善脂肪蓄积 以减小小腿的周径。首先嘱求美者双小腿下垂放松,采用捏 夹试验,于坐位在小腿上 1/3 与下 1/3 处测量脂肪厚度。有学者推荐小腿的脂肪厚度≥1.5 cm 者可采用吸脂手术,但术后 易出现皮肤不平整、外形不对称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3-4]。
2.2 改善肌肉容积 近年来,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胫神经腓 肠肌支切断术和腓肠肌切除术,可用于减小腓肠肌的容积[5]。 腓肠肌切除术指通过手术、内镜辅助手术、射频消融等方法 去除部分或全部腓肠肌,但因这种方法损伤较大,切口较明 显,术后肿胀时间较长,故临床很少采用[6-7]。选择性胫神经腓 肠肌支切断术是一种通过切断神经而使腓肠肌萎缩,以减小 腿围的术式,但仍无法避免瘢痕和神经损伤的问题[8]。A 型肉 毒毒素注射则是通过注射肌肉肌腹,由注射部位向周围小范 围弥散作用于运动终板,裂解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内的 SNAP- 25 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靶肌肉废用 性萎缩[9]。目前,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因无切口、术后恢复较快、 神经损伤较小等优点, 深受求美者和整形外科医师的青睐。
3 小腿塑形的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区分为浅层肌和深层肌 2 层。浅层由腓肠肌内、 外侧头和比目鱼肌组成,称为小腿三头肌,是决定小腿轮廓 和周径的主要肌肉。通过应用影像技术和解剖人体标本,学者 们[10-11]对小腿三头肌肌腹的宽度和厚度进行了统计,证实了小 腿粗壮的症结在于小腿三头肌过于发达。李欣阳和李幼琼[12] 开展了一项研究,对 50 例健康成年人和 20 例人体标本进行 了测量。结果显示,腓肠肌内侧头肌腹最宽处为 5.80 cm,厚 度为 1.40 cm;外侧头肌腹最宽处为 4.30 cm, 厚度为 1.40 cm; 比目鱼肌肌腹平均宽度为 11.70 cm,平均厚度为 1.80 cm;并 提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容量过多均可导致小腿粗壮。基 于此解剖结果,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均为潜在的注射靶点。但 多数学者倾向于注射腓肠肌,谨慎注射比目鱼肌[1,3,5,9],因为腓 肠肌位置浅表,对小腿外观影响较大,并且相较于负责小腿 负重和稳定的比目鱼肌,腓肠肌的适度萎缩并不会造成步态 不稳、笨拙等功能障碍。时至今日,腓肠肌内外侧头仍然是注 射 A 型肉毒毒素塑形小腿的主要位点。
4 小腿塑形的注射方法进展
A 型肉毒毒素腓肠肌注射,最初常用于解除因脑瘫导致 的下肢屈肌痉挛。1994 年,AP Cosgrove 等将小腿三头肌最突 出处分为 4 个象限,在小腿后面内侧和外侧的浅层肌肉隆起处进针,注射腓肠肌,以每个靶点剂量为 5.0~28.0 U/kg 治 疗脑瘫患者。 A 型肉毒毒素腓肠肌注射的适应证已拓展至美 容领域。2004 年,HJ Lee 等最早报道了于腓肠肌内侧头注射 A 型肉毒毒素的 6 例求美者,对单侧小腿进行 3~6 个点的 散点注射,每侧分别注射了 32.0、48.0、72.0 U,其中 5 例显示 了轻微的小腿周径减小,并未发现周径减小呈剂量相关趋势。 解剖学研究[12]显示,腓肠肌内侧头厚度和宽度>腓肠肌外侧 头。高士濂等在《实用解剖图谱:下肢分册》中的一个章节提 出,在水平腓骨头高度内侧头肌腹平均最大宽度为 5.01 cm, 平均厚度为 1.23 cm,肌腹横断面积为 5.00 cm2;外侧头肌腹 平均最大宽度为 4.06 cm,平均厚度为 1.01 cm,横断面积为 3.00 cm2。因此腓肠肌内侧头肥厚最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2013 年,Ahn 等[13]推荐应用 A 型肉毒毒素同时萎缩腓肠肌内 侧头和外侧头,各注射 3 个位点,注射 10.0 U/ 点,每点取 8 例患者, 可使腓肠肌一侧或双侧广泛萎缩。 李波等[14]研究表明,增加注射位点有可能提高注射后效 果。其采用每侧注射 28~32 个位点,5.0 U/ 点,均匀注射于腓 肠肌内外侧头;术后 3 个月,小腿最大周径减小至(32.92± 1.95)cm(P<0.01)。王科等[15]采用在每侧注射 20~25 个位 点,每点注射 6.0~7.5 U;术后 3 个月,小腿最大周径较术前 减少 5.01%(P<0.01)。张康和吕启凤[16]在 80 例求美者中,采 用每侧注射 15~20 个位点,并使任意 3 点连线后形成一个等 边三角形;术后 3 个月,小腿周径最小为 36.82 cm(P<0.01)。 Bogari 等[11]从 A 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的扩散范围是 1.0 cm× 1.0 cm、2.0 cm×2.0 cm 中得到启发,设计了网格式注射法,以 2.0 cm 为间隔,根据腓肠肌平均长度和宽度,将小腿后区 用 9 条 12.0 cm 水平线和 7 条 16.0 cm 的垂线划分为 48 个 小块,面积为 2.0 cm×2.0 cm 的区域,在注射 1.5 U/ 点和 2.0 U/ 点的剂量下,腓肠肌的肌容积均明显减少(P<0.01),而 传统的 10 点法大剂量注射,虽然在改善小腿中部和侧面轮 廓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低剂量下无法达到理想的轮廓,也 无法显著减少腓肠肌的肌容积。这提示, 网格式注射法或许可 减少对 A型肉毒毒素的使用剂量,其可能通过增加注射位点, 使得 A型肉毒毒素在腓肠肌中均匀弥散,从而使腓肠肌萎缩 得更加均匀。 还有一些学者尝试根据小腿形态的不同,调整腓肠肌内 外侧头的注射位点数量和剂量。2006 年,KH Han 等报道了 2 例于腓肠肌内侧头注射 6 个位点、外侧头注射 3 个位点的 案例。术后 6 个月显示, 肉眼仍然可辨小腿的最大周径减小。 Wanitphakdeedecha 等[17]在研究中设计每侧 10 个位点,其中腓 肠肌内侧头注射 6 个位点,外侧头注射 4 个位点,10.0 U/ 点。 Suh 等[18]选择仅在每侧注射 3~6 个位点,每点 30.0~ 50.0 U。结果显示,踮脚位时,2B 组小腿的周径减小多于 2A 组(P<0.05)。表明内侧头注射剂量的增多, 可加强小腿周 径减小的效果,而平脚位时结果相反。有趣的是,不论是平位 还是踮脚位,1B 组效果都不如 2A 组,这提示过多注射外侧 头可能不利于小腿的周径减小。 为了制定个性化的注射方案,一些学者将腓肠肌进行 了分型。Shi 等[19]采用超声技术分析了 112 条腿部腓肠肌内侧头的厚度,并根据腓肠肌内侧头厚度分为 3 型进行注 射: <15 mm者,注射 5 个位点 / 侧; 15~25 mm者,注射 10 个 位点 / 侧;>25 mm 者,注射 15 个位点 / 侧,每点 10.0 U。术 后 6 个月,小腿最大周径平均减少 0.67 cm(P<0.01)。史欣 等[20]根据 154 例求美者腿部的测量数据和肌肉解剖特点,将 小腿肌性肥大分为 4 型:Ⅰ型(腓侧突出型),注射位点均匀 分布于双腿腓侧。Ⅱ型(胫侧突出型),注射位点均匀分布于 双腿胫侧。Ⅲ型(全突出型),胫侧、腓侧较对称,注射位点均 匀分布于双腿腓侧、胫侧。Ⅳ型(不对称型),注射位点分布于 肥大较为严重的一侧小腿的腓侧或胫侧。术后 2 个月,小腿 的最大周径平均减少 1.88 cm,求美者满意度达 92.8%。
5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塑形的困境与突破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术后普遍出现:⑴小腿的最大周 径减小较少。⑵术后 2 周至 1 个月,小腿的周径开始减小, 但 随后减小的速度减慢;大部分求美者在术后 3 个月,腿部的 周径不再减少;术后 6 个月, 则恢复至注射前的周径。⑶术后 1 周出现乏力酸痛、行走无力、站立不稳等症状[18]。A 型肉毒 毒素注射小腿术后效果不稳定,主要有以下因素。
5.1 剂量限制 RO 等[21]研究报道, A 型肉毒毒素的中毒剂 量为 3000~30 000 U。在上述文献中,腓肠肌注射的总剂量为 300~600 U,单点不超过 60 U,因此,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 小腿塑形受到剂量的限制, 如果剂量过大,不仅可能造成全身 反应,更可能影响腓肠肌功能, 造成步态不稳等功能障碍。
5.2 作用可逆 Jabbari[22]研究证实,在注射 A 型肉毒毒素 12 周后, 骨骼肌在原先萎缩的肌肉中会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功 能连结,乙酰胆碱释放缺失刺激神经发芽,再生的轴突会形 成新的神经肌肉接头,并开始释放乙酰胆碱,当萎缩的肌肉 再次获得神经支配时,肌肉将不再萎缩。Cheng 等[23]研究显 示, 将 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咬肌肥大, 术后效果一般可维持 3~6 个月。这与目前大部分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因此, A型肉 毒毒素的阻断效果具有可逆性、时效性,使得注射后难以维 持长久的疗效。
5.3 肌肉代偿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腓肠肌注射效果甚微 应归咎于临近肌肉的代偿增大,如果仅萎缩内侧头或仅萎缩 外侧头,未萎缩的腓肠肌将代偿其萎缩的部分功能。而处于 深层的比目鱼肌也可能代偿增大,以抵消腓肠肌对周径减小 的贡献。Shi 等[19]在腓肠肌注射术后 3、 6 个月, 均观察到比目 鱼肌增大。类似案例可见于 A 型肉毒毒素应用于脑瘫患者的 治疗。Williams 等[24]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腓肠肌治疗脑瘫 患儿下肢痉挛中发现,未注射的比目鱼肌的肌容积反而增加 了 4%。另外, 在选择性胫神经腓肠肌支切除术的求美者中也 发现了比目鱼肌代偿增大的案例。因此, 王浩东和路来金[25]提 出了切断比目鱼肌肌支,以减少其代偿的术式。其功能学基 础为萎缩比目鱼肌不影响屈膝的功能。影像学和解剖学数据 也支持了注射比目鱼肌的可能性。Shi 等[19]采用三维 CT分析 了 112 条腿部的小腿三头肌与小腿的最大周径的关系,发现 比目鱼肌在决定小腿的周径方面比腓肠肌更加重要。并且, 比目鱼肌肌腹较低,肌容积最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小腿中上 段,比同一部位腓肠肌肌肉略厚,且由于处于最下层,对术后小腿外形的不良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目前尚未有在 健康人群中将比目鱼肌作为注射位点的案例报道。因此,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的强度、持续时间、可逆性质以及临 近肌肉的代偿,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A 型肉毒毒素用于小腿塑形的适应证尚未 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因此,如何 更加安全、高效地扩大其在小腿塑形领域的应用,值得人们 关注。随着 A 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与影像技术的结合,对小 腿三头肌解剖学和 A 型肉毒毒素作用原理的深入了解,有 望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精确的靶点来提高注射效率,减 少并发症,进而推动 A 型肉毒毒素在小腿塑形中更广泛、更 安全地应用。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之瑾 俞楠泽 王晓军,A 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塑形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