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显著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水平。目前已有一系列心理及药物治疗手段对PTSD有效,如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治疗(CBT-TF)及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被大部分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治疗的推荐等级往往不及心理治疗,但由于可及性更高,实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循证学证据合理处方非常重要。日前,英国卡迪夫大学Jonathan I. Bisson等围绕PTSD的循证学药物治疗展开了讨论,并对卡迪夫PTSD处方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全文2月2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7.233)。以下为主要内容:
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基于指南描述,药物治疗所带来的疗效获益不及CBT-TF——就平均效应量而言,最有效的药物也不到0.4,而CBT-TF和EMDR均超过1.2。然而,由于方法学上的差异,上述两个数值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与药物安慰剂不同,为心理干预手段找到有说服力的“安慰剂”对照十分困难,采用双盲设置几乎不可能。PTSD指南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常使用等候名单(waiting-list)或常规治疗对照,而活性药物相比于安慰剂展现出疗效优势,其难度远远高于心理治疗相比于等候名单展现出优势;心理治疗的疗效优势可能更接近于净疗效,进而被高估。
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ISTSS)指南考虑到了对照的影响,就“强烈推荐”所需要的效应量给出了区别对待: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活性治疗的效应量达到0.4即可强烈推荐;使用等候名单/常规治疗对照的研究中,活性治疗的效应量需达到0.8才可强烈推荐。上述标准由专家委员会设置,故解读应谨慎。
此外,PTSD药物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很强。ISTSS及NICE指南纳入了两项针对
如何在不使用安慰剂的情况下澄清安慰剂效应的
指南对药物治疗有何推荐?
现版本的NICE指南建议,SSRI整体以及SNRI中的文拉法辛可作为PTSD的一线药物。ISTSS指南则指出,SSRI中只有
此外,NICE指南和ISTSS指南均将抗精神病药作为PTSD的二线药物。NICE指南未区分具体药物,而ISTSS指南仅推荐了
横向比较,NICE指南和ISTSS指南与其他一些主流PTSD指南差异不大。因此,上述信息基本反映了明确的处方推荐。
卡迪夫PTSD处方流程
PTSD患者很有希望从循证学药物治疗中获益,而不至于望心理治疗兴叹。指南本应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但遗憾的是,这些指南很少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告诉医生如何处方这些推荐药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作者制定了《卡迪夫PTSD处方流程》,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决策。该流程的主要依据为ISTSS指南,针对的是普通PTSD而非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患者;然而,考虑到目前并无证据提示CPTSD的药物治疗与PTSD有所不同,且PTSD与CPTSD存在诸多重叠,因此该流程对于治疗CPTSD也可能有价值。
图1 卡迪夫PTSD处方流程(Bisson, J. et al. 2020)
为制定本流程,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指南相关meta分析所纳入的全部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显示,所有推荐药物的平均剂量均接近英国国家处方集中的最高剂量范围。因此,很多PTSD患者不仅有望从“用对药”中获益,还有望从“用足药”中显著获益。
简言之,本流程鼓励基于量化的治疗,这一做法较仅靠医生主观判断更可靠。完善评估、患者决定用药后,推荐首先使用氟西汀(起始剂量20mg/d,最高60mg/d)、帕罗西汀(起始剂量20mg/d,最高60mg/d)及舍曲林(起始剂量50mg/d,最高200mg/d)作为一线药物,基于疗效及耐受性情况以月为单位加量。
文拉法辛(起始剂量75mg/d,最高剂量300mg/d)可作为二线治疗,而
最后一步则是考虑证据较少的药物,如
结语
目前,四种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及文拉法辛)拥有确切的证据,使其成为PTSD的重要治疗选择,有可能接诊PTSD患者的医生应熟悉这些药物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药物或多或少地拥有证据。尽管心理治疗通常被视为PTSD的一线治疗,但大部分前来就诊的PTSD患者还是会被处方精神药物,原因包括:疗效证据;个人选择;心理治疗“排不上”;病情不稳导致无法接受心理治疗;存在共病或特定症状;心理治疗下仍迁延不愈。
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研发更有效的PTSD治疗方案。然而,基于现有证据制定系统的治疗流程,有助于减轻PTSD患者的负担,改善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幸福度。
治疗流程全文下载:卡迪夫PTSD处方流程
文献索引:Bisson, J., Baker, A., Dekker, W., & Hoskins, M. (2020). Evidence-based prescrib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16(3), 125-126. doi:10.1192/bjp.2020.4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