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石萍,陈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风湿性
1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的差异
人工心脏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类,两者各有利弊。机械瓣膜是由人工材料制成的心脏瓣膜,目前,主要包括双叶式机械瓣和斜碟式机械瓣。其工作原理接近自体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持久耐用,原则上可以使用30~50年,但需终生抗凝治疗,且抗凝治疗可能带来多种并发症[1]。生物瓣包括同种生物瓣和异种生物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特殊情况外(如既往瓣膜血栓史、心房纤颤等),生物瓣膜术后仅需抗凝3~6个月,其妊娠结局要优于使用机械瓣膜者[2],但钙化和撕裂可使其发生结构性退化,预期寿命短(一般10~15年),再次手术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妊娠不是生物瓣膜衰退的独立危险因素[3-4]。对于育龄期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女性,应充分告知机械瓣术后需长期抗凝及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的可能,使其充分知情后作出选择。
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妊娠前评估、咨询及孕期管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在妊娠前(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12导联
3妊娠风险及对策
同非妊娠期患者一样,妊娠期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风险包括瓣膜血栓形成、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及
3.1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可导致瓣膜梗阻及血栓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瓣膜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小取决于瓣膜的类别及位置等因素。机械瓣膜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要高于生物瓣膜,故需要长期抗凝。常用的抗凝药物有
指导妊娠期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主要有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心脏学会(AHA/ACC)指南[10]、欧洲心脏学会(ESC)指南[11]及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指南[12]。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数据支持,各指南尚未就最佳抗凝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AHA/ACC指南的建议如下:(1)当华法林的有效剂量≤5mg/d时,建议妊娠6~12周仍使用华法林抗凝。因为在该剂量下胎儿风险较小,且对于预防瓣膜血栓最有效。(2)当华法林的剂量>5mg/d时,建议妊娠6~12周改为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治疗,并监测抗Ⅹa水平以达到有效剂量。(3)从妊娠13周起使用华法林治疗,并建议加用
ESC指南的建议如下:(1)当华法林的有效剂量≤5mg/d时,建议全程口服华法林。(2)当华法林的剂量>5mg/d时,建议妊娠6~12周改为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并监测抗Ⅹa水平以达到有效剂量,之后更换为华法林。(3)因缺乏孕妇使用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证据,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ACCP指南的建议如下:(1)建议全程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2)妊娠6~12周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妊娠13周起改为华法林抗凝。(3)对于有较高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如瓣膜血栓形成史、老一代机械瓣膜置换者等),建议全程使用华法林,并建议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欧美国家的抗凝强度较高,要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与之对应的则是抗凝并发症的增加。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目前国内多采用低强度抗凝(INR 1.5~2.5),出血并发症随之减少,同时亦未增加血栓栓塞风险[13]。鉴于国内采用低抗凝标准及低剂量华法林致畸风险较低,目前国内妊娠期间的主要抗凝策略以全程口服华法林为主[14]。
除特殊情况(如瓣膜血栓形成史、心房纤颤等)外,生物瓣膜置换者不需要抗凝,但建议其孕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10]。
对于使用抗凝剂的瓣膜置换术后的孕妇,为了减少母胎出血风险,提倡有计划的
在少数情况下,需要在调整抗凝药物前急诊终止妊娠,这便需要在短期内改善凝血功能。在华法林抗凝状态,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以减少胎儿出血风险。此时,可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冰冻血浆快速纠正凝血功能,亦可口服或肌注
妊娠期心脏瓣膜血栓的处理与非妊娠期类似,但具体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时机需在充分评估利弊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确定。妊娠期手术风险较大,倾向于首选溶栓治疗。
3.2 抗凝相关的母胎风险 妊娠相关或非妊娠相关的母体出血是使用抗凝药物的常见并发症,需根据出血的部位、程度及血栓形成的风险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处理。对于少量出血者,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严重出血及有潜在大出血风险者,可考虑使用相关药物纠正凝血功能,具体方法如上所述。
如前所述,华法林可以通过胎盘,导致流产、胚胎停止发育及胎儿畸形等。华法林所致的胎儿畸形有一系列的表现,包括鼻发育不全、骨骺分离、
3.3 人工瓣膜梗阻 人工瓣膜梗阻的主要原因包括瓣膜血栓和血管翳形成,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表现为心力衰竭,甚至
3.4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孕妇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则预后很差。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心脏学会指南建议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孕妇在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风险较大,需要多学科协作,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及监测,及时调整抗凝药物,以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略。
来源:刘石萍,陈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妊娠风险及对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1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