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的“脑血管病专场12:脑小血管病2”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吴波教授分别从定义、病理分型、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对
CAA-ri的定义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ri)是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少见临床表现,是软脑膜及脑血管Aβ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减退、
CAA-ri的病理分型
CAA-ri病理上包括2种亚型:
➤ 一是血管内炎症,常表现为肉芽肿性症,也称之为Aβ相关
➤ 另一种为血管周围炎症,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而无明显血管破坏。
I-CAA,Aβ相关血管炎和原发性
Aβ相关血管炎和 PACNS临床相似。发病年龄<50岁和脊髓受累的症状提示 PACNS,可采用病理理
图1 免疫染色提示A、B均有Aβ沉积,C无Aβ沉积。A:I-CAA, HE显示完整的血管壁;B:Aβ相关血管炎,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壁和炎性肉芽肿;C: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所有患者MRI上可见脑叶高信号;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壁,管壁坏死,红细胞渗出。
图2 PACNS MRI图:双侧大、小脑半球、脑干多发斑片状及团片状异常信号病强化
有研究探索Aβ自身抗体在CAA-ri急性期与缓解期的作用。结果显示,CAA-ri急性期,抗Aβ自身抗体明显增加,并伴有tau、P-18tau的增加。缓解期,抗Aβ自身抗体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且可溶性AB和轴突变性标志物水平也下降。该研究支持CAA-ri可能是选择性抗脑血管Aβ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介导的假设。该研究中检测脑脊液中Aβ的技术可能成为诊断CAA-ri有效替代方法。
CAA-ri的诊断
1. 2011年CAA-ri诊断标准
2011年 Kong Khi Chung等学者对72例CAA-r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CAA-ri诊断标准,其确诊仍主要依赖于脑活检。内容为:
(1)很可能的CAA-ri:
➤临床症状为急性或者亚急性发作;
➤ 年龄≥40岁;
➤ 至少有如下症状中的1个:头痛,精神或行为的改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
➤ MRI显示T2或 FLAIR序列片状或融合的高信号:通常不对称,有或没有占位,有或没有脑膜或脑实质的强化;
➤ SWI序列已经存在CAA的证据:多发皮质或皮质下的出血或微出血,近期或既往的脑叶出血;
➤ 无肿瘤、感染或者其他原因。
(2)确诊的CAA-ri
以上所有+病理确认:
➤ 血管周围,透壁或血管壁内炎症;
➤ 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内流粉样沉积。
2. 2016修订的“很可能的CAA-I”诊断标准
2016年Auriel提出了基于临床和影像的“很可能的CAA-ri”修订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100%。提出对于“很可能的CAA-ri”的患者可验性应用免疫抑制治疗而避免脑活检。2016修订的“很可能的CAA-I”诊断标准包括:
➤ 年龄≥40岁;
➤ 存在≥1项以下临床表现:头痛、意识水平下降、行为改变、局灶性神经体征、
➤ MRI提示单发或多发白质高信号病灶,非对称性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非对称病灶并非既往脑出血所致;
➤ 存在≥1处皮质或皮质下出血性病灶,包括:脑出血、脑微出血、皮质表面铁沉积;
➤ 排除肿瘤、感染及其他病因。
CAA-ri的治疗
➤ 对于满足 probable CAA-ri的患者目前研究数据支持使用经验免疫抑制治疗(并避免脑活检);
➤ 随访经验治疗的患者,在3周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无反应者考虑活检。
鉴别诊断
1. 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头痛、癫痫等症状,但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多见于恶性
2. 急性播散性脑
急性播散性脑髓炎多发生于儿童,为首次发生的多灶受累的脱髓鞘病变,可有精神行为及意识改变,激素治疗后症状及MRI多有好转。
3. 其他
如高血压性血管病变,高血压性血管病变常见于丘脑、脑干、小脑和基底节区。
4. 恶性进展性疾病
小结
➤ CAA-ri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中年以上的患者,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癫痫、认知或行为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鉴别。
➤ MRI提示单发或多发白质高信号病灶,非对称性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皮质微出血,软脑膜强化。
➤ 激素治疗有效,3周无反应者应考虑活检,预后及临床病程多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