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
【据《Br J Dermatol》2017年06月报道】题: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据报告患病率从1%到20%,玫瑰痤疮的发病与环境及遗传倾向相关。玫瑰痤疮发病原因复杂并且不完全清楚,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热刺激、运动、日晒、饮酒、辛辣食物和某些微生物如蠕形螨,可能会触发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神经与血管的失调。在这个病理过程,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增加、血管改变、ROS损伤、角质层屏障功能障碍、紫外线辐射和某些微生物也可能参与进来。
玫瑰痤疮需要长期治疗,不仅仅是改善症状和体征,也要尽可能长的保持缓解期。此外,人们对玫瑰痤疮治疗后的缓解持续时间知之甚少。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多西环素40mg和米诺环素100mg在一个16周的治疗中期及12周的随访中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在这个单中心随机对照等效性研究当中,轻中度丘脓
结果80例患者随机分配,40例采用多西环素治疗,40例采用米诺环素治疗。71例患者经过了16周治疗,68例患者完成了本项研究。在第16周时皮损减少的中位数均有明显的变化,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比较分别是13和14。RosaQoL评分分别下降0.62和0.86。其次,除了研究者的整体评分是认为米诺环素优于多西环素组(60% vs. 18%, P < 0.001),其余各项指标间并没有明显差距。在第28周的时候RosaQoL评分以及患者的整体评分上米诺环素更优于西环素(P = 0005 and P = 0043),其余各指标无明显差别。并且米诺环素组较多西环素组复发率更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这项研究表明米诺环素100mg与多西环素40mg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疗效相当。在治疗结束时两组RosaQoL评分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在随访阶段米诺环素组的HRQoL的评分远小于对多西环素组。并且在随访结束时米诺环素组复发的患者更少、患者评分更高。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化学结构的微小差异影响了药物的理化及药动学特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不完全相同的。米诺环素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皮肤色素沉着,通常是在较大剂量累积之后(70g以上)发生。不过有时候皮肤色素沉着和剂量并没有相关性。皮肤和口腔色素沉着在停药之后通常可以恢复,但是可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退。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比如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及比较少见的红斑狼疮。在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时必须权衡米诺环素的相关风险和收益。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亚抗生素剂量多西环素40mg用于治疗玫瑰痤疮。这一剂量缺乏抗菌活性,可短期和长期使用治疗玫瑰痤疮。但是亚抗生素剂量的米诺环素没有被批准。
虽然本实验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证明在16周治疗米诺环素100mg的疗效不低于多西环素40mg。并且在12周的随访中使用米诺环素治疗的患者的复发率和RosaQoL评分都要更低。安全性方面看,这项研究中的各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尽管严重的不良事件不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仍然应该被考虑在内,比如已报告药物引起的全身性红斑狼疮和严重的超敏性反应。因为米诺环素的收益风险比低于多西环素,因此多西环素仍是玫瑰痤疮的首选治疗方法。
来源:医学参考报皮肤病与性病学频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