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共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在复习了《寻常型
银屑病为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初起多为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阻于肌肤;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或外邪入里化热,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加之素体虚弱,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或热蕴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流窜关节,闭阻经络,或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发。
1 治疗原则
以中医辨证论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进行期以清热凉血为主,静止期、退行期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
2 治疗方法
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需根据皮损特征及病程变化,并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辨证选用适宜的内外治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血热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
证候: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或凉血解毒汤加减(犀角改服
2.1.2 血燥证( 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退行期)
证候: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苔少,脉缓或沉细。兼肝郁症:情志抑郁,胸胁苦满,善太息,脉弦。兼脾虚症:便溏,纳呆,腹胀,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濡。
治法:养血润燥,解毒祛风。
方药:当归饮子或养血润燥汤加减。方药: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
2.1.3 血瘀证( 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
证候: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女性可有月经色暗,或夹有血块。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兼血虚症:面色萎黄或淡白,爪甲淡,月经延后或色淡量少,舌质淡苔薄,脉沉或细。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或活血解毒汤加减。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莪术、鬼箭羽、鸡血藤、丹参、白花蛇舌草。病程日久,反复不愈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
2.1.4 湿毒蕴阻证( 相当于反转性银屑病或
证候: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黏腻,瘙痒剧烈;或掌跖红斑、脓疱、脱皮。或伴关节酸痛、肿胀,下肢沉重,头身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方药: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脓疱泛发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2.1.5 火毒炽盛证(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
证候: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有密集小脓疱。伴壮热,口渴,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药:生地黄、牛蒡子、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淡竹叶、甘草、牡丹皮。寒战高热者,加生玳瑁;大量脱皮,口干唇燥者,加玄参、
2.1.6 风湿阻络证(相当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证候:皮疹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而厚,抓之易脱,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畸形。伴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兼阳虚症:面色萎黄或淡白,畏寒肢冷,喜热饮,唇色淡,小便清长,脉沉或弱。
治法:祛风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合三藤加减。方药:独活、寄生、杜仲、牛膝、
2.1.7 热毒伤阴证(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
证候: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伴口干口渴,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凉血
方药:清营汤合
2.2 中成药
2.2.1 复方中成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其他复方中成药:银屑胶囊、
2.2.2 单方类中成药 ①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功效: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改善血流、抗菌和杀虫作用。主要剂型有单味药、糖浆、冲剂、片剂。适应症:可用于寻常型、红皮病型、掌跖脓疱型和关节病型银屑病。
②
③
2.2.3 中药单体(提取)药 ①
2.2.4 外用中成药①
②
2.2.5 注射用中成药 ①
②
③
④其他注射用中成药:
2.3 外治疗法
2.3.1 药物外治疗法
2.3.1.1 中药浸浴疗法 功效:清热解毒、润肤止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适应症:各期寻常型银屑病,皮疹有破损、渗出,或皮疹鲜红及进展较快时,不宜使用。推荐中药组成:①进行期:马齿苋、黄柏、苦参、蛇床子、土茯苓等;②静止期及退行期:鸡血藤、丹参、桃仁、黄芪、茯苓、白术等。
2.3.1.2 中药熏蒸疗法 功效:养血解毒、润肤止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适应症: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推荐中药组成: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同中药浸浴疗法;关节病型银屑病:鸡血藤、忍冬藤、雷公藤、土茯苓、桂枝、黄芪等。
2.3.1.3 中药湿敷疗法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应症: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和脓疱型银屑病。推荐中药组成:马齿苋、生地榆、黄芩、黄柏等。
2.3.1.4 中药淋洗疗法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适应症:头部银屑病。推荐中药组成:大青叶、侧柏叶、桑叶、皂角、连翘、丹参、蛇床子等。
2.3.1.5 中药涂擦疗法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润肤止痒。适应症:各种类型银屑病。推荐药物黄连膏、青黛膏、普连膏等。
2.3.1.6 中药封包疗法 功效:润肤止痒,散结化瘀。适应症: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及掌跖脓疱病。推荐药物中药软膏制剂局部皮损封包。
2.3.2 非药物外治疗法
2.3.2.1 留罐疗法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及退行期。方法: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除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附在皮肤上,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 min,然后将罐起下,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3.2.2 走罐疗法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祛瘀生新。适应症:斑块状银屑病。方法:选用口径较大的罐,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拨罐部位涂一些中药药膏或凡士林等润滑剂,用95%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内空气燃尽,迅速将罐体扣在皮损部位,通过罐内的负压吸附于皮损表面,并快速向皮损远心端方向拉动罐体,速度10~15 cm/s,每次拉动方向一致(腰腹部可沿带脉方向),拉动至正常皮肤后借助腕力将罐体与皮肤分离,其后再次将罐内空气燃尽吸附于皮损表面拉动罐体,依此法重复作用于皮损处30 次,每5~10 次更换罐体,间歇时间不超过10 s,吸附力以罐内皮肤凸起约3~4 mm为度,1 次/d,1 周为1 个疗程。
2.3.2.3 刺络拔罐疗法 功效:活血化瘀。适应症: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方法:即先用络合
2.3.2.4 针刺疗法 功效:补益气血,润肤止痒,活血祛瘀。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及退行期。方法:针刺取穴方法:要分循经取穴和临近取穴两种: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陶道、肩风、肝俞、脾俞等穴位。手法选择: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分别使用补泻手法。
2.3.2.5 火针疗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及退行期和关节病型银屑病;方法:常规皮肤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1 寸毫针,酒精灯加热针体,直至针尖烧至红白,迅速浅刺、轻刺皮疹部位,密度0.2~0.3 cm,直至皮疹区布满刺点,刺后24 h 不沾水,以碘伏消毒,1 次/周,5 次为1个疗程。
2.3.2.6 物理疗法
①窄谱UVB(NB-UVB):主要波长为311 nm,目前已成为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物理疗法。窄谱UVB 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外用制剂或内用药联合应用。适应症: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包括点滴型),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斑块状皮损同样适用,红皮病型和脓疱型患者慎用。方法:照射3~4 次/周。
②光化学疗法(PUVA):口服或外用补骨脂素(8-MOP、5-MOP 或TMP)后联合UVA(320~400 nm)照射。适应症: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包括局限性斑块状银屑病),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方法:照射3 次/周。注意:长期应用PUVA 可致皮肤老化、色素沉着和
③308 nm 准分子激光和准分子光:起始量为1~3 倍最小光毒量,适应症:局限性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掌跖脓疱病。方法:照射1 次/周。
3 调护
3.1 饮食 一般给予普食,少食油腻食物,忌食酒类、辛辣刺激之品。
3.2 情绪调理 勤与患者沟通,可采用倾听、安慰患者的方法,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保持良好情绪。练习八段锦,舒缓身体,放松精神。
3.3 健康指导 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
3.4 提倡未病防治,及早护理指导患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合理调配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皮肤外伤、搔抓及使用可以致敏的化妆品( 包括染发剂)。和滥用药物,以防本病复发。关注相关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来自: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