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炎有哪几类?
胃炎一般分3 类,
2. 急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急性发病,上腹痛、胀满、恶心、
3.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药物:最常见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如
(2)酒精和刺激性饮料: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胃黏膜损伤、糜烂,甚至出血。
(3)细菌及毒素:进食不洁食物或过期、变质食品可引起急性
(4)物理损伤:胃内异物,胃柿石、留置胃管、
(5)腐蚀性化学物质:吞服强酸(硝酸、盐酸、硫酸)或强碱可以造成急性腐蚀性胃炎。
(6)应激性胃炎:严重创伤、
4. 如何诊断急性胃炎?
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或明确饮食不洁者,表现有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均应想到急性胃炎可能,因胃黏膜修复能力很强,所以
5. 急性胃炎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以腹痛为主的急性胃炎,应与
6. 如何治疗急性胃炎?
首先要去除病因,给予禁食、抑制胃酸、补液、解痉、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后可以流质、半流质饮食。H2受体拮抗剂(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选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应激性急性胃炎并发出血者,应用抑酸剂和加强全身治疗的同时,插胃管冰盐水洗胃或去甲
7. 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有中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没有特异性,症状常与进食或食物有关,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有胃糜烂者可有少量或大量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8. 慢性胃炎有哪些类型?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受到多种因素长期损伤后引起的慢性炎症。目前分为非
9. 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世界范围分布,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其长期持续存在,造成胃黏膜腺体破坏,最终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吸烟、酗酒、药物、物理和机械性损伤等)若持续存在均可以是慢性胃炎的病因,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反流是常见原因,它能减弱胃黏膜屏障。
慢性胃炎与年龄关系很大,无论
胃体萎缩为主的 A 型萎缩性胃炎,是因自身免疫反应造成壁细胞破坏,导致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和丧失,最后引起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10. 慢性胃炎会遗传吗?
一般的慢性胃炎,没有明确的遗传性。但在恶性贫血的家庭成员中,萎缩性胃炎、低胃酸或无酸、
普遍认为,胃癌有家族聚集现象,所以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40岁前)进行胃肠镜筛查。
11. 如何诊断慢性胃炎?
因多数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无症状。一般来说,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
12. 诊断慢性胃炎必须查胃镜吗?
不是必须,也可以做 X 线钡餐检查,但不少慢性胃炎 X 线上可无异常发现;还可以通过非侵入方式,比如血清学检查,通过
13. 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做胃镜检查?
凡是有上消化道症状,怀疑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炎症、溃疡、肿瘤等)临床不能确诊者;
原因不明的
已经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需内镜随访复查者;
需要判断药物对某些病变(如溃疡、
需要胃镜进行治疗者(如胃镜下止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支架放置等);
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等都需要胃镜检查。
14.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慢性胃炎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和
15. 慢性胃炎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饮食宜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于粗糙、浓烈香辛料和过热的食物,少吃盐渍、烟熏和不新鲜食物,多食黄绿色食物。但饮食也要考虑到各地区饮食习惯和个人爱好,不宜过分强调,以免影响生趣。
16. 老年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如果有炎症和活动性的要积极治疗,防止腺体继续破坏。但老年人的胃炎常已经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趋于静止,只留下肠化和萎缩,难以逆转。可以考虑选用胃黏膜营养性药物为主,避免大量用药。所谓胃黏膜营养剂可理解为强固胃黏膜上皮、促进黏液分泌、活化细胞代谢的药物,老年人易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锌、硒等微量元素也可以适当补充。
17.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需注意什么?
胃黏膜较光滑的轻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癌变可能性很小,定期胃镜随访就行。但对伴有息肉、异型增生,或有局灶性凹陷或隆起者,胃镜检查时多作活检很重要。思想负担不要太重,乐观的心态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大多数不需要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通过对症治疗消除症状,根除HP,改善生活习惯,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很多患者会康复甚至逆转。
个别重度萎缩伴肠化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可考虑镜下治疗或手术。但是手术一定要慎重,严格掌握指征,尤其是年轻患者。
胃窦部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并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因为手术后残胃也很容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和癌变。
19. 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有哪些?
(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2)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液反流:
(4)强固屏障功能、促进上皮生长药物:硫糖铝、
(5)铋剂:果胶铋、
(6)其他:
20. 哪些胃炎算是癌前疾病?哪些算是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
癌前疾病或称癌前状态它是一个临床概念,指的是患有这类胃病的病人发生胃癌的机会相对较多,并不是都能转化为癌。包括: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胃溃疡;
(3)胃息肉(腺瘤性);
(4)残胃;
(5)Menetrier病和深在性囊性胃炎;
(6)恶性贫血。
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是癌前疾病,一般不会转变成癌。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疾病的人要看专科医生并定期复查,而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要规范治疗,只要积极治疗和复查,还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逆转的,所以不必担忧转变成癌。
胃癌的癌前病变:
它是一个病理学术语,是内窥镜医生胃镜检查活检出组织,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变化,指的是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叫异型增生,而不是一种疾病单位。
很多人包括一些不是肿瘤专科的医生甚至一些参考书中,常常把胃癌的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相混淆。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有轻、中、重之分,重者可能发展成癌,轻者在适当的条件下或合理的治疗之后可能逆转趋向正常。不典型增生一般都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和胃息肉等病的胃黏膜中。换言之,癌前疾病之所以较其他病人发生胃癌的机会多,就是因为有时癌前疾病的胃黏膜内出现了癌前病变,所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把不完全大肠化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列为癌前病变,有的学者称其为原位癌,要立即手术干预。
21. 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癌变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能逆转吗?
总体来说,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形成异型增生后的致癌率并不是很高。异型增生分为三个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中度异型增生经过综合治疗,绝大多数可以逆转,但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较高,需要严密观察,定期胃镜和
有研究显示在5年内,轻度异性增生转变为中度、中度转变为重度的可能性各是10%,而重度异型增生转变为胃癌的可能性是50%~90%(3个月到2年内),该组数据可供参考。
因此,重度异型增生一般要马上治疗,并定期随访。
当然,有时候,轻度、中度异型增生的活检中也会出现错误,有些病人已出现癌变,但有可能活检不到,所以定期胃镜并病理检查很重要。
来源:“胃肠病”公众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