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 含, 周 婧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黑素瘤,又称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 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3 位 (6.8%~ 20.0%),占全部肿瘤的 3.0%,发病率以 4.0%~6.0%的平 均速度逐年增长。 在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黑素瘤约占 1.0%[1]。 由于本病恶性程度高,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 杂,且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故关于黑素瘤病因调查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引起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 黑素瘤来源于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广泛存在于皮 肤、口腔、部分鼻腔及阴道黏膜等鳞状上皮的基底层, 同时也存在于眼葡萄膜、 脑膜及肛门黏膜等神经外胚 层来源的组织中。 黑素瘤
1 外伤后黑素瘤的临床表现
外伤后黑素瘤(这里定义为外伤后于外伤部位形成 的黑素瘤)被频繁报道,提示外伤与黑素瘤可能存在某 种关联。Jukic 等[2]和 Naseri 等[3]报告原发性角膜黑素瘤发生在角膜穿透伤以及钝伤部位;el Baba 和 Blu- menkranz[4]报告眼穿透伤患者多年后被发现
2 外伤与黑素瘤的流行病学分析
2.1 外伤与黑素瘤发病的关系 黑素瘤患者临床特点(发病部位、外伤史、性别及 地区等因素)与黑素瘤发病关联的回顾性或对照性研 究均支持外伤风险与黑素瘤发病相关。 Green 等[20]根 据解剖位置,统计 1848 例皮肤黑素瘤患者,通过每单 位表面面积黑素瘤的发生率,计算整个身体表面患黑 素瘤的平均风险和相应解剖部位的患病风险,研究发 现手和足背的黑素瘤患病风险比平均值高 3 倍,而足底高 8 倍。 Zhang 等[12]统计发现易受外伤的肢端,其黑 素瘤发病率高于身体其他部位, 创伤后患黑素瘤的风 险同样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而孙东杰等[13]和高天文等[16] 对黑素瘤患者统计分析后发现: 肢端恶性黑素瘤约占 皮肤黑素瘤的 2/3;主要发病部位为足跟、足跖及拇指 (趾)甲下,多是受力部位,易受外伤或不易察觉的慢性 创伤;原发部位曾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钉子扎伤及踢伤 等)的黑素瘤患者约占全部皮肤黑素瘤的1/5,占肢端 黑素瘤的 1/3。有研究分别对波罗尼亚和德国地区甲下 黑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甲下黑素瘤在拇指 和拇趾发病率最高, 而拇指和拇趾也是最容易暴露于 创伤的部位,外伤史在甲下黑素瘤中高达64.5%[7-8]。 特 殊形式的创伤,如烧伤,Cho 等[11]报告一项长达 14 年的 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烧伤史的患者黑素瘤发病风险 高,且随着烧伤瘢痕个数的增多,发病风险随之增加。 以上临床研究数据均提示外伤与黑素瘤发病相 关。 Green 等[21]和 Rolon 等[22]分别以健康受试者和非黑 素瘤患者为对照组与黑素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表明 外伤史(尤其是手和足的深穿透伤)是肢端黑素瘤高发 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Lea[23]通过回顾性研究,以外伤 史为研究对象,以
3 外伤与黑素瘤发病的相关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外伤与黑素瘤的发病相关,但 是具体外伤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引起黑素瘤的发生,至 今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文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机制。 3.1 外伤增加 DNA 突变 在生物学上,黑素瘤的形成是以正常黑素细胞的 DNA 突变为基础。有文献报道在高敏感遗传易感性条 件下,黑素细胞经过一定数量的有丝分裂,可引起足 够的突变诱发肿瘤;物理创伤或外伤导致急性或慢性 增生性反应,加速有丝分裂,加快 DNA 突变,增加黑 素瘤的发病风险[25]。 3.2 外伤引起肿瘤相关细胞因子分泌 伤口愈合的生理过程和肿瘤发生及发展的病理 过程有许多共同点。 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参与愈 合过程中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等可连续 几个月释放多种有效的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IL)、成纤维 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而这些因子中的一 部分已被证实参与肿瘤的生长[26],外伤愈合过程中创 造了有利于黑素瘤发生的微环境。 Westphal 等[27]进一 步研究证实,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L-8、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 对黑素细胞或肿瘤微血管产 生增殖与分化作用,能够促进黑素瘤的发生与发展。 3.3 外伤促进黑素细胞恶变 黑素瘤来源于黑素细胞的低分化及恶变。 周凤清 和张三中[14]认为黑素瘤最常发生于足部、背部、腰部及 头部等易受外伤的部位,其发生可能与足外伤、感染 及刺激导致皮肤鳞状上皮底层黑素细胞的增生和恶 变有关。 Hussain 等[28]认为创伤和黑素瘤之间的联系: 一种可能是外伤诱导黑素细胞增殖,增殖和分化过程 中发生突变,导致黑素瘤的形成;另一种可能是在创 伤后瘢痕的形成中,自体与异种细胞溶解的过程中释 放毒素,可以促进黑素细胞的恶性转化。 此外,外伤性 植入的上皮成分进入真皮也被提议作为一种潜在的 机制。 正常情况下角膜不存在黑素细胞,外伤后原发 性角膜黑素瘤黑素细胞的来源引起Naseri 等[3]重视, 推测外伤后局部炎症和缺血导致角膜血管翳的形成 可能是黑素细胞的转移途径;同时,外伤刺激后神经 嵴同源的角膜神经细胞,以及角膜基底层细胞可能是 潜在黑素细胞祖细胞的来源。 目前, 外伤与黑素瘤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流行病 学, 外伤在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仍未明确, 可能通过增加 DNA 突变, 释放相关细胞因子促进黑 素瘤细胞突变及恶化,从而导致黑素瘤的形成。 由于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外伤后黑素瘤常被误诊为慢性 炎性病变、肉芽肿、
参考文献略。
来源:吴 含, 周 婧等,外伤与黑素瘤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47(5):323-3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