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0 nm 激光联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治疗面部多发性难治性扁平疣的临床观察
2018-04-04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作者:宋文婷,张金娥,景 焕,卫静宜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 种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影响美观,常给患者造成心理压 力。扁平疣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冻、激光、局部外 用维 A 酸类药物及系统治疗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 起效慢、复发率高、损伤大,严重者遗留瘢痕等问题[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通过破 坏感染了病毒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杀灭没有包裹的病毒 颗粒治疗扁平疣,对疣体及其周围的潜伏感染病灶均有 效,可减少复发。然而,临床上对面部多发性扁平疣患者,光动力治疗常常存在疗效缓慢、治疗困难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科采用 2490 nm 铒激光联合光 动力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来我院就诊的面部多 发性难治性扁平疣患者。入选标准:①临床确诊扁平 疣,病程 2 年以上;②曾接受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或复 发,如肌内注射干扰素,外用维 A酸及干扰素α1β凝胶 等; ③累及面部,皮损面积>30%,皮损均为肤色或灰褐 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④入选前 2 周内没有接受 其他局部治疗,在入选前 4 周内没有接受全身性治疗;⑤非瘢痕体质者;⑥面部无化脓性或过敏性疾病患 者。排除标准: 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②对光敏剂过敏 者; ③对紫外线敏感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 害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光动力组:清洁、消毒面部后,将光 敏剂5-氨基酮戊酸(ALA)(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 公司生产)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用制成浓度为 20% 溶液,用棉签点涂于皮损处,重复上药共 3次,待10 min 溶液吸收后再外用保鲜膜和遮光面罩,避光封包 3 h 后 予红光照射 (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输入功率: 400 VA),能量 50 mw/cm2,3 min。联合治疗组:皮损予 2940 nm铒激光(美国Sciton 公司)single spot 模式磨削 30 μm后,给予上述光动力治疗。术后严格避光 2 d,术 后注意防晒及保湿。每2周治疗1次,共3次。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每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 1 个月判断疗效并随访 3 个月。根据皮损数目及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痊愈 为皮损消退 90%~100%,显效为皮损消退 60%~89%, 好转为皮损消退 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20%。皮 损清除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 /治疗前皮 损数×10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 料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Fisher 检验。 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共有患者 50 例入组。 其中男 16 例,女 34 例,光动力组平均年龄 28 岁,病程 35 个月,进展期患者占 68%( 17 人);联合治疗组平均 年龄 26 岁,病程 37 个月,进展期占 64%( 16 人),其中 20 例患者自觉皮肤时有轻度瘙痒感或刺痛感。光动力 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 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组患者经 3 次 2940 nm 激光联合光动力 治疗后,痊愈 4 例,显效 17 例,光动力组患者痊愈 2 例,显效 13 例(表 1)。痊愈患者中,联合治疗组和光动 力组的皮损消退为 94.25%和 92.5%,显效患者中皮损 消退为 78.47%和 70.08%(表 1)。联合治疗组首次治疗 后皮损平均消退 45%, 2 次后消退 66.47%, 3 次后消退 78.93%,均优于光动力组(表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及皮损平均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皮损消退程度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表 2、图 1)。 随访 3 个月联合治疗组及光动力组均未见复发。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光动力治疗术后均出现面部皮肤潮红、 轻度肿胀。联合治疗组患者涂抹光动力药物时刺痛 感、瘙痒感较光动力组明显,仍可耐受,其中 5 例患者 术后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光动力组 4 例患 者出现色素沉着,治疗停止后 3 个月后均消退,考虑 可能与磨削后 ALA 皮肤吸收增强有关。
表1 两组扁平疣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n( %) ]

表2 两组扁平疣患者不同治疗次数的皮损清除率比较


A:(例 1)治疗前;B:(例 1)治疗 1 次;C:(例 1)治疗 3 次;D:(例 2)治疗前;E:(例 2)治疗 1 次;F:(例 2)治疗 3 次 图 1 联合治疗组扁平疣患者 3 次治疗疗效
3 讨 论
光动力疗法是通过外用 ALA 选择性蓄积于增殖 快速的细胞、血管和皮脂腺中,在线粒体内转化成原 卟啉 IX(protoporphyrin IX, PpIX),经光照后产生单 态氧、氧自由基(ROS)、氧化脂质及氨基酸等刺激炎 症递质释放,诱导细胞凋亡、坏死,从而达到破坏靶组 织的作用[1-2]。自 1990 年 Kennedy 等[3]首次外用 ALA 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开始,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 用日益广泛,现已被用于尖锐湿疣、跖疣、多发性扁平 疣及中重度痤疮等治疗[4]。 然而,对于面部多发难治性的扁平疣患者,往往 存在多种治疗效果不佳或易复发的问题。由于光敏剂 及光源穿透深度有限等原因,单纯光动力治疗对于病 程长、肥厚性的皮损效果有限,联合治疗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任何破坏角质层,促进药物渗透,同时对周 围正常皮肤损伤小的方式,都有可能成为光动力治疗 难治性扁平疣的重要改进疗法。目前已有关于光动力 联合皮肤微针、CO2 激光及 CO2 点阵激光的相关报道, 均取得良好效果[5-9]。 本研究采用 2940 nm 铒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面 部多发性难治性扁平疣有以下原因:①2940 nm 波长 处于皮肤水份的吸收峰,照射皮肤后组织气化完全, 对周围皮肤无明显热损伤,较 CO2 激光留色素沉着风 险降低;②2940 nm 激光可以精确调节气化剥脱深度 及凝固深度(4~200 μm),逐层剥脱,使治疗深度更加 精准可控;③single spot 单光斑手具为直径 2 mm 和 4 mm 光斑,照射范围适当,能够减少对周围正常皮肤的 损伤;④2940 nm 铒激光轻微剥脱 30 μm,未达到真皮 层而不遗留瘢痕,在破坏疣体组织结构的同时,可以促进疣体对 ALA 的吸收。 目前光动力治疗的照射光源包括红光、强脉冲光、 595 nm 染料激光等。卟啉最大吸收峰接近 405 nm,其 他较低的吸收峰包括 510、545、580、630 nm。波长 635 nm 光皮肤穿透深度约为 6 mm,有效治疗深度达 1~3 mm[1,10],因此临床上常被用于光动力治疗。本次照射光 源采用重庆德马(633±5)nm 的红光,采用分叶式可调 节光源,使照射能量分布均匀,照射范围、距离精准,大 大缩短照射时间,减少患者照光时出现疼痛及烧灼等 不适感,提高依从性。 本研究中 2940 nm 铒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较单纯 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使用 2940 nm 铒激光剥脱皮损后外涂 ALA 时虽然会有不同程度 的刺痛及瘙痒,但均为一过性、可耐受,治疗后出现色 素沉着及色素减退与单纯光动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治疗后 3 个月内恢复,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2940 nm 铒激光联合 ALA 光动力疗法 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 全可靠,皮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随着技术的发 展,光动力的个体化治疗,如检测卟啉荧光从而指导光 动力治疗、光敏剂的靶向治疗也将成为未来的热点发 展方向,相信光动力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中会有着越 来越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略。
来源:宋文婷,张金娥,景 焕,卫静宜等,2940 nm 激光联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难治性扁平疣的临床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018 (3):186-18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