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五)
1. 健康教育及指导:
(1)
(2)开始注意胎动或计数胎动[1-4]。
(3)母乳喂养指导。
(4)新生儿护理指导。
2. 常规保健:
(1)询问胎动、阴道出血、宫缩、饮食、运动情况。
(2)体格检查:同妊娠14~19周+6产前检查;胎位检查。
3. 必查项目:
(1)
(2)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4. 备查项目:无。
(六)妊娠33~36周产前检查
1. 健康教育及指导:
(1)分娩前生活方式的指导。
(2)分娩相关知识(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
(3)
(4)
2. 常规保健:
(1)询问胎动、阴道出血、宫缩、皮肤瘙痒、饮食、运动、分娩前准备情况。
(2)体格检查同妊娠30~32周产前检查。
3. 必查项目:尿常规。
4. 备查项目:
(1)妊娠35~37 周B 族链球菌(GBS)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合并
(2)妊娠32~34 周肝功能、血清胆汁酸检测[
(3)妊娠32~34周后可开始电子
(4)
(七)妊娠37~41周产前检查
1. 健康教育及指导:
(1)分娩相关知识(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5]。
(2)新生儿免疫接种指导[5]。
(3)产褥期指导。
(4)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5)妊娠≥41周,住院并引产[3-4,47]。
2. 常规保健内容:
(1)询问胎动、宫缩、见红等。
(2)体格检查同妊娠30~32周产前检查。
3. 必查项目:
(1)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
(2)NST检查(每周1次)[5]。
4. 备查项目:子宫颈检查及Bishop评分[1,3]。
三、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
1. 仔细询问孕前病史,重点询问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
2. 评估并告知高龄孕妇的妊娠风险,包括
3. 规范补充
4. 高龄孕妇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重点人群。重点检查项目包括:
(1)妊娠11~13周+6应行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NT、有无鼻骨缺如、NTD等;
(2)预产期年龄在35~39岁而且单纯年龄为高危因素,签署知情同意书可先行NIPT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筛查;预产期年龄≥40 岁的孕妇,建议绒毛穿刺取样术或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
儿
(3)妊娠20~24周,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和子宫颈长度测量;
(4)重视GDM筛查、
5. 年龄≥40岁的孕妇,应加强胎儿监护,妊娠40周前适时终止妊娠。
四、孕期不推荐常规检查的内容
1.
2. 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学筛查:目前,对这3种病原体没有成熟的筛查手段,孕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不能确诊孕妇何时感染、胎儿是否受累以及有无远期后遗症,也不能依据孕妇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建议孕前筛查或孕期有针对性的筛查,不宜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常规筛查,避免给孕妇带来心理的恐惧和不必要的干预[3-5]。
3. 妊娠期BV筛查:妊娠期BV的发生率为10%~20%,与早产发生有关, 早产高危孕妇可筛查BV,但不宜针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BV筛查[3-5]。
4. 子宫颈分泌物检测fFN及超声检查评估子宫颈:早产高危孕妇行这两项筛查的价值在于,阴性结果提示近期内无早产可能,从而减低不必要的干预。但是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所有孕妇进行子宫颈分泌物fFN 检测及超声子宫颈长度的评估[3-4]。
5. 每次产前检查时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不需要每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
6. 甲状腺功能筛查:孕妇
7. 结核病筛查: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所有孕妇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包括
进行结核病筛查[5]。本指南制定了速查表,便于临床医师使用时快
速查阅,见表2。
志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防治策略研究”(2016YFC1000400)
本指南的执笔专家:
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参与本指南制定及讨论的专家: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贺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常青(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谢桐(山东省立医院)、陈敦金(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彩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时春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蔺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古航(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马润玫(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高劲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笑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子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依玲(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杨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尚荣(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肖梅(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7-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