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经被确立为治疗
大家都知道,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某种原因如植入心脏支架、塔桥、消融手术造成的血管内皮的轻微损伤,都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胶原蛋白交联,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
二、阿司匹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消化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剌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
三、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
1. 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
阿司匹林应避免与以下药物合用,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①
②
③
④
⑤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冠心病做过支架的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此时应评估患者胃肠道出血风险,必要时可将药物剂量调整到最低有效剂量并采取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措施。
2. 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
为预防阿司匹林所致的胃肠出血并发症,可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与或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是预防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损伤首选的药物,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后者对不能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可考虑应用。
3. 选用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阿司匹林,这样可减低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4. 使用“最佳”剂量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阿司匹林较低剂量 (75~325 mg/d) 与较高剂量 (500~1500 mg/d) 相比,抗栓效果相似,但是较少引起副作用。因此,阿司匹林75~150 mg/d的剂量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长期预防符合“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5. 筛查与根除幽门螺杆菌
6. 评估监测老年人胃黏膜
老年人胃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膜损伤,尤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7. 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对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属服用阿司匹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应慎用和禁用。
8. 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
参考文献:
[1]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2] 抗栓治疗消化道损伤防治中国专家建议(2016·北京).
来源:上海药讯
作者:陈楚雄 邱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