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说明书用药 | 你是否有权利使用牛奶丙泊酚?
2017-08-28 来源:医脉通

作者:一叶飘零;来源:医脉通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超说明书用药一直是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既是出于对患者安全的考虑,也是出于对超说明书用药背后所涉及法律问题的担忧,丙泊酚这个药物的使用问题,美国专家在呼吁,中国专家也在呼吁,写入规范已经是箭在弦上。


论坛有读者询问,急诊医生能使用丙泊酚吗?



今天,我们就科学深入的探讨下什么样的医生才能合法使用丙泊酚,丙泊酚到底有什么潜在隐患与问题。


丙泊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隐患?



1.温顺外表下给人以错觉,以为谁都可以安全应用


起效迅速,效果确切,作用时间短暂,苏醒迅速,减少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优点,加之丙泊酚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法其实并不复杂,越来越多医生认为使用丙泊酚是安全的,甚至对于使用这类药物有何禁忌症都不甚了解,便草率的应用丙泊酚,因此不恰当的使用丙泊酚所导致事故也明显增多,国内国外都在呼吁规范丙泊酚这类麻醉药物的使用,即使你是ICU的医生,也应该受过麻醉科的专门培训。




2.丙泊酚的使用权限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阿斯利康作为最早推出丙泊酚的厂家,其使用说明书最为全面与规范,其中对于使用权限进行了明确。



即使你是麻醉医生或者ICU医生,必须经过培训才能给药,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纸面理解,这句话在法律工作者中就不是这样解读了,在法律中,说明书就是规范,超说明书用药就是违法行为


深圳市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袁安从法律角度为我们进行专业解读



3.我用了辣么多次都没事,丙泊酚能有多大的风险



很多名人都死于丙泊酚注射所致的呼吸抑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的迈克尔杰克逊09年死于丙泊酚所致的呼吸抑制。


2014年,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导演、主持人Joan Rivers在9月4日死亡。她在曼哈顿Yorkville内镜中心接受喉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突然出现低氧血症及严重脑缺氧,抢救后一周死亡。验尸报告指出,镇静过程中使用的丙泊酚是导致并发症的主因。


问题来了,丙泊酚所潜在的风险有哪些?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丙泊酚所导致致命的呼吸抑制


丙泊酚会对呼吸产生强烈的抑制,甚至发生呼吸暂停


“在杰克逊的“一再要求”下,莫里为其注射了25毫克的丙泊酚,杰克逊最终入睡。莫里称,他在杰克逊入睡后陪伴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然后离开前往浴室;不超过2分钟后,他返回杰克逊的房间,发现他已经停止呼吸。


仅仅2分钟停止呼吸,一代巨星就永远难以苏醒,我们之后再详解这个2分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两分钟。


第二丙泊酚提供镇静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循环系统的剧烈波动


丙泊酚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抑制心脏的作用,所以有降压、降低心率的效果,对于年轻人危害不大,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血管调节能力下降,循环波动加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就会很剧烈,甚至有极端案例会有丙泊酚导致循环波动剧烈,进而发生心脏骤停的案例。


第三丙泊酚会有过敏的可能,也可能会诱发惊厥


丙泊酚有可能导致过敏,一定要关注过敏的可能。


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中,我们会观察到,即使是正常患者,用药后也会出现轻微的兴奋表现,会出现胡言乱语或者肢体不自主抽动的现象。对于癫痫的患者,就有诱发惊厥的可能,这点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也有详细的标注。



麻醉科医生使用丙泊酚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最好经过麻醉科培训的医生更适合使用丙泊酚?


1.管理气道和循环的天生优势,抢救时候不慌张


丙泊酚最大的危害就是呼吸抑制,主要表现在药物快速推注后或者患者状态较差,会导致短暂的呼吸停止,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对症处理的话,便会导致患者大脑受到到严重损害,而麻醉医生对于紧急气道的建立以及循环的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都有先天的优势。


之前留个梗,就是为什么从专业的角度讲,尽管杰克逊的医生离开不到2分钟,但是杰克逊的呼吸停止时间却可能早已超过2分钟,就是因为在临床麻醉中,麻醉医生不光关注血氧指数,也会习惯性的看患者胸廓起伏,因为血氧指数是100,有可能患者已经停止呼吸,而你却认为患者呼吸没问题啊,然后离开了,血氧监测具有滞后性,只能反应前一刻的氧合性,而患者是否有呼吸运动,则决定了现在有没有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2.对于过敏情况的警觉性


过敏反应虽然不常见,但是却非常致命,私人诊所中无痛流产造成的患者死亡的案例中,有的便是丙泊酚过敏,抢救不利,最后造成死亡,无论是过敏的处理,还是过敏抢救中紧急气道的建立,都是麻醉医生的强项。


虽然对于丙泊酚的过敏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对豆类过敏的患者,相对出现丙泊酚过敏的几率会高一点,而麻醉药物中乳剂的药物还有许多,所以麻醉医生都会下意识的询问是否有食物过敏史,而临床医生更关注的是药物过敏史,对于食物过敏史往往会忽视。


最后,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谈谈“丙泊酚输注综合征”这类内容啊,这类并发症这么严重,就是因为这类并发症在临床中非常罕见,目前只有国外个别病例报道,而长时间大量的应用丙泊酚必将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循环如何维持,气道如何管理,脂肪负担如何解决,所以实际中除了麻醉科短时间大量应用,别的科很少甚至就不会这么使用丙泊酚,所以害死患者的往往是容易忽视的小问题。


愿大家使用这类药物慎重再慎重,请勿草率给药,开弓没有回头箭!


参考文献

[1] 李永波,赵灵,侯玉宇等.丙泊酚过敏抢救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2):808.DOI:10.3969/j.issn.1004-5805.2005.12.038.

[2] 赵振寰,荆伟丽.丙泊酚过敏1例报告[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7.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5.01.102.

[3] 黄庆清,郑艳庄,黄孟华等.中长链丙泊酚致过敏性休克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181.DOI:10.3969/j.issn.1002-2600.2013.05.099.

[4] 崔香子.疑似丙泊酚过敏反应一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576.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12.153.

[5] 曾祥玉,徐阳.无痛人流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的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704.DOI:10.3969/j.issn.1004-5805.2007.08.045.


原创文章,点击获取转载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