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谌渐辉 马林(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门脉高压症是中晚期肝硬化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的门脉高压症可导致患者食管胃底静脉压力性充血曲张,曲张静脉可因压力过大或外因刺激而破裂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因静脉充血造成门脉高压性胃病致胃粘膜糜烂或溃疡而出血。
积极分析辨别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胃出血的危险因素对降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8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纳入了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8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82 例,女46例;年龄30~65 岁,平均年龄(56.3±5.2)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1±1.4)kg/m2。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因素的不同分类,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再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以获得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 在128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 例(38.3%)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其中粘膜炎症性糜烂出血41 例(32.0%),溃疡性出血8 例(6.3%);
▲ 胃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60.0%,显著高于胃部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30.1%,P<0.05);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比例为54.8%,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患者(33.0%,P<0.05);存在
▲ 多因素分析显示胃部存在基础疾病、Child-Pugh 分级差、EV 程度高和门静脉内径宽为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
综上,胃部有基础疾病、有HP 感染、发生腹水、Child-Pugh 分级差、EV程度高、抗病毒治疗不规律、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宽会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风险,其中胃部基础疾病、Child-Pugh 分级、EV 程度和门静脉内径为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预防性治疗。
摘自:谌渐辉,马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 (4):431-43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