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EV71的主要致病原是病毒的衣壳蛋白,其直接影响着病毒的抗原性。EV71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病毒的基因型之间无直接联系,不同基因型的EV71毒株均可引起或轻或重的临床症状,各种亚基因型病毒株的嗜神经性亦无明显差异。同种亚型的EV71在不同宿主间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地区分布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这除了与病毒本身的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宿主对病毒不同的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一种免疫相关的基因,目前已有研究发现,HLA-A33宿主基因与EV71的易感性最相关,同时发现HLA-A2基因与肺水肿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EV71感染不仅与宿主、病毒自身毒力有关,还推测与病毒载量有关。病毒受体在病毒感染和侵入机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和组织嗜性。
临床表现
EV71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有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EV71感染所致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我国HFMD诊疗指南(2010年版)对HFMD进行了临床分期,将HFMD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者定义为重症病例。由于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多早于肺水肿、肺出血或循环系统受累,且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肺水肿、肺出血,患儿可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临床实践中识别EV71感染,早期、及时地识别出重症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对降低重症HFMD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尤为重要。
EV71感染所致HFMD
EV71感染致HFMD皮疹特殊,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淤点、淤斑;临床上常用"四不像"和"四不"来描述: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早期多以CNS受累(2期)为主,包括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 ℃,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尤其持续
2,肌阵挛许多健康幼儿中也可见到肌阵挛,尤其在睡眠时,可以自发出现或被响声激发,这一症状在其他病毒性CNS感染中也有报道,包括日本脑炎、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水痘-
3,惊厥EV71感染所致惊厥者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持续时间短,意识恢复快,更可能是
4,肢体无力肢体无力是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早期表现。症状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肢体,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神经系统受累的轻重及部位。肢体无力是肺水肿的另一危险因素,肢体无力或感觉减退提示病毒可能侵犯了脑干或脊髓的皮质脊髓束,若病毒扩散或上行,可能会侵犯延髓网状结构,从而导致急性致死性的肺水肿。
5,呕吐部分患儿病程早期表现为频繁、剧烈的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此时病变已累及到脑膜,此期如不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患儿很快会出现心动过速、呼吸增快、出冷汗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病情很快进入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6,以食欲亢进为特殊临床表现有极少数患儿在此期无精神不振、呕吐、易惊,无肢体无力、肌阵挛、昏迷、抽搐,无
心肺衰竭前期临床表现
出现心肺衰竭前期(3期)表现的病例属于重症病例危重型。目前多认为与脑干脑炎所致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儿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临床征象均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此期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增高、皮肤湿冷等。但临床发现 EV71感染此期患儿频繁抽搐、昏迷者少见,而较多患儿可伴有表情淡漠、
本文引用自 邓慧玲,
张玉凤,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新认识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年31卷(10)期: 736-743.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6.10.005
关注医脉通儿科,及时获取儿科资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