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俏教授:尘肺病的综合诊治策略
2016-06-1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尘肺病 诊治

2016年4月21日—2016年4月22日《2016职业性肺病暨弥漫性肺疾病诊治学习班》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召开,众多专家就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治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叶俏教授分享了《尘肺病的综合诊治策略》,详细介绍了尘肺病的概念,病因,诊断以及综合治疗策略。


叶俏教授进行精彩讲座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无机粉尘。造成肺纤维化的主要无机粉尘主要是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和高岭土粉尘等)。


职业病分类按照致病因素+作业工种。所以提到的尘肺,不仅仅是一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往往是合并的致病因素导致的。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报告的职业病中,尘肺病病人约为70多万,约占90%。但目前尚无我国尘肺病的具体流行病学具体数据。以我们朝阳医院的尘肺病诊断为例,2007年-2015年之间,每年的尘肺病诊断约有100多例,其中尘肺约为40%,矽肺约为31%,石棉肺约为37%。


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首先考虑尘肺病是属于间质性疾病范畴。间质性疾病分为4类。对于职业病科医生,更注重的应该是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病,包括职业环境因素。另外也应关注吸烟因素导致的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病累及部位包括肺实质和肺间质,包括肺泡壁和肺泡腔,毗邻小血管、气管,病变特征是炎症和纤维化,但形式和程度不定,以呼吸困难和胸部影像弥漫性病变为临床特征。原因包括已知原因和未知原因,特别是职业和环境的暴露导致的肺部弥漫性病变。尘肺病就是包含在已知原因的职业环境暴露导致的疾病。


其次,尘肺病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组疾病,并且具有异质性特点。


如果是一名工人,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硅中,可能出现急性矽肺(图1)。可见双下肺有很多小结节,同时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影。病人本质既有尘肺的改变,也有肺泡蛋白沉着症等自身免疫的变化。

 

图1


慢性矽肺(图2),可能形成结节样的纤维化,以及结节周围纤维组织的增生,形成矽结节。

 

图2


煤工尘肺(图3),致纤维化程度较弱,肺脏形成弥漫性小结节的改变。

 

图3


铝尘肺(图4),是2014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病例。

 

图4


尘肺病的诊断:从临床特征进行疾病认定;危害因素的判定,包括粉尘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因果关系判定: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可能为急性矽肺,弥漫结节影+/-团块影可能为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网格影+/-蜂窝肺可能为石棉肺、铝尘肺等。


所以我认为在对一种疾病进行诊断时,我们对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病理生理学的了解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对病因学的探究是比较难的,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才能诊断清楚。


尘肺病是一组粉尘所致肺疾病。我们经常观察病人的肺实质和肺间质,那么对粉尘吸入所经过的“大马路”,“小马路”,我们的气管、支气管、我们的二十级支气管细致段是否有探究,对病人全身是否有评价呢?粉尘的吸入不仅是导致气道和肺泡沉积的过程,而且细小肺粉尘还可进入血液循环,如PM10,PM15和PM2.5,不仅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还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所以粉尘导致的肺病疾病不仅局限于肺实质和肺间质,可能也会对气道产生影响。病人经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气道-肺疾病。患者还可能发生肺癌、间皮瘤等肿瘤。另外,由于吸入粉尘,患者可能发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尘肺、肺泡蛋白沉着症等。目前,我们在临床发现的肺泡蛋白沉着症中,约有20%的肺泡蛋白沉着症跟职业相关。


下面介绍一下慢阻肺,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包括烟草、环境污染、职业暴露是等。而且其危险因素中,反映了职业和环境危险因素在所谓的外因突破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


近期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2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整体患病率约为10.0%,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整体患病率更高,约为12.3%。


煤矿工人罹患慢阻肺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如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为35%。因为煤矿工人不仅有粉尘的暴露,还有吸烟,因此,煤矿工人经常罹患慢支,并且肺功能可能下降。


有一些工人不仅是有尘肺,有的可能出现气道炎症、狭窄,形成肺气肿、肺大泡。如果煤尘的暴露和吸烟合并会加重病人病情。


流调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有职业性粉尘暴露。这些粉尘暴露包括无机尘、有机尘,以及一些刺激性的化学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尘肺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中,除了形成的大团块和小结节对肺脏形成的牵拉作用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吸烟。图5.6是病例。

 

图5


图6


我们发现,在煤工尘肺的病人中合并慢阻肺的患者约为1/3,矽肺中合并慢阻肺的患者约为1/4,其它尘肺合并慢阻肺的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尘肺病人入院时,往往是合并症的急性加重,尤其是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对这类病人进行诊断时,由于其既有肺纤维化,又有肺气肿,所以在进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可能出现肺容积保留效应而显示为正常,但并不证明患者肺脏是正常的。有研究显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的患者生存期缩短。这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外是粉尘与肿瘤的相关性。现在更多被提到的是石棉导致肿瘤的问题。但实际上,目前二氧化硅被国际组织归类为一类致癌物。


此外就是自身免疫的情况。


图7为类风湿尘肺

 

图7


图8为类风湿结节


图8

 

目前此类病人比较少了,得益于类风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另外是石棉,不仅可以导致良性的肺脏问题,还能导致肿瘤。


尘肺病诊断还要考虑并发症和合并症,因为这些并发症和合并症使病人病情加重。


尘肺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感染;尘肺结核、支气管-肺真菌病;静脉血栓栓塞症;肺癌。这些并发症和合并症几乎涵盖了呼吸医学的各个专业,包括气道、变态反应、血管、感染和肿瘤。


矽肺合并结核发生率为14%-65%。随着期别的增加,矽肺结核发生率增高。合并结核可能使矽肺晋级时间缩短,但晋级时间缩短应分两种情况来讲,合并结核是否真的能使矽肺病情加速?还是由于只限于使用胸片进行诊断,并没有真正看清病灶,而误认为是合并结核使矽肺病情加速。所以我们呼吁临床医生回归临床,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不能仅看胸片,为了对病情进行充分的把握,还应进行CT检查等。


尘肺病是一种人为的病,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疾病。随着防护的进步而减少,但可能有新的疾病病种发生,因为使用了新工艺、新材料。


尘肺病的综合防治原则包括:首先是预防疾病进展,防尘:工作环境监测和个人防护;戒烟。其次是定期随访监测:胸片和肺功能检查。识别和治疗并发症、合并症:呼吸衰竭、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呼吸道感染(包括尘肺结核)。


尘肺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戒烟,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肺移植,全肺灌洗,康复训练。


有研究显示,吸烟、石棉暴露和石棉肺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另外就是氧疗的问题,目前缺乏RCT证据证明氧疗对伴低氧血症的尘肺患者预后的作用。目前有关氧疗的作用都是借鉴慢阻肺的。


关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实际上,大多数尘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无需机械通气。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阐明,如哪类患者可能受益于机械通气;哪类患者需要无创机械通气;少数情况下,机械通气是肺移植的过渡。


关于无创正压通气。目前缺乏RCT证据证明对患者的有效性。实际上我们认为的适应症,包括有低氧的、呼吸衰竭的病人,不论是否合并二氧化碳潴留,都可以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尤其是对于那些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合并心衰和肺水肿的患者,也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


另外,对于终末期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肺移植可能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选择。


关于全肺灌洗。我们在做的时候,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于早期的煤工尘肺患者,能够清除一定的粉尘,也能清除一定的二氧化硅含量。但关于全肺灌洗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显示,单侧和双侧肺灌洗的患者,1、2、2、10年的稳定率和肺功能无明显差别。全肺灌洗可以改善症状,但不能维持;对病人的肺功能也无法更好的维持。


所以,总的来说,全肺灌洗虽然能够清除肺内的一定量粉尘,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可能不能延缓疾病进程。


关于肺康复训练。有助于尘肺病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仍有问题尚需阐明,如长期肺康复的作用,适用的患者,肺康复方案的制定和选择。


尘肺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并发症的治疗和尘肺治疗。


尘肺合并慢阻肺的治疗如图9,基于GOLD指南2016。

 

图9


有一些病人是慢阻肺,可能合并哮喘,可能是尘肺病人有慢阻肺,后来出现过敏症状;也可能本身是哮喘患者,但是吸烟,同时从事粉尘工作。对于尘肺病人合并哮喘和慢阻肺的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此类患者的研究。


哮喘和慢阻肺初始治疗,首先考虑哮喘治疗,使用ICS,或ICS+LABA;首先考虑慢阻肺,使用LAMA、LABA+LAMA、或ICS+LABA+LAMA。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加重时,应按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关于尘肺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尘肺病一种异质性疾病,不论呈结节性纤维化还是弥漫性纤维化,都有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肺结核的破坏,和纤维的沉积。因而既往的研究很多是控制肺纤维化,研究更多的是矽肺,这其中的代表性药物是汉防己甲素


研究显示,汉防己甲素联合全肺灌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肺功能(通气、弥散指标),改善生命质量评分和一些氧化应激指标。但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尚需更严格的RCT研究对此药进行有效性评价。


氧化应激是慢阻肺、其它肺部疾病和系统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之一。NAC在抗氧化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的前体。自2006年以来,一直用于IPF的治疗中。有研究显示,NAC对肺纤维化肺功能的下降无延缓作用。但新研究显示,部分TOLLIP基因表型的IPF患者,NAC有一定疗效。NAC联合吡非尼酮治疗中晚期IPF患者优于单用吡非尼酮。对于已经应用NAC单药治疗的IPF患者,可以维持治疗。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1200 mg NAC可以显著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


此外是关于肺纤维的治疗,目前已经上市的药有两种,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药在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中是有条件的,但价格比较昂贵。今年我也撰写了一篇文章,将发表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上,我们从IPF的常见治疗方法中是否能够得到一些启示用于尘肺的治疗。


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的研究显示,两药均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FVC的下降,降低病死率和急性加重。


小结


尘肺病属于职业环境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粉尘所致的异质性疾病,以结节性或弥漫性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并发症和合并症使其病情加重。


尘肺病治疗中,以预防为主,包括戒烟和防尘。同时需重视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治疗。肺纤维化的治疗前途是光明的,对于终末期病人应加强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