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暴脾气,你凭啥质问120来的慢?
2016-03-14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救护车 120急救

作者:纳洛酮;来源:医脉通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medlive.cn),转载请务必表明作者及来源


导语:在120急救站,急救队员在接到出车指令,立即集结人马,风风火火感到呼救现场的时候,呼救者或家属常常劈头一句:“你们为什么来那么慢?!让我们等了半天!” 就会让急救队员满腔热血,顿时凉到脚底。


话题


虽然这些只是120急救工作中的小插曲和不愉快,但急救队员很快就会全身心的陷入对急诊患者的紧急救治中,而会忘却这些小小的不愉快,因为,将心比心,急救队员与呼救伤患零距离接触,伤患们患者病情之紧急,求治心情之迫切,急救队员们都可以理解。今天,之所以想到这里,想为120急救辩白几句,是因为:


事情是这样的:



【警察跪冰面1小时给老人当枕头[心]】近日,辽宁丹东90后民警郑义和同事巡逻时,发现一老人摔倒躺在冰面上无法起身,身下的冰水已浸透他腰部的衣服。因担心贸然搬动会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郑义将硬纸壳垫在老人身下,并直接双膝跪在冰面上,给老人当“枕头”足足近1个小时。


这是不是很温暖?是的!这是不是一件好新闻,是的!各大媒体、公众平台纷纷转载,正当人们纷纷赞扬这些正能量的时候……有一个记者看出了其中“蹊跷”。



微博认证为西安晚报渭南记者站站长@石俊荣 发布了一条信息,【丹东急救是不是不称职?】并附上地图截图,丹东中心医院距离事发地只有2.8公里的路程?只需要几分钟,为什么拖了一小时?丹东急救就这样救人吗?



千里之外,没有采访,没有调查,没有和任何当事人沟通,根据一纸报道进行揣测……这样咄咄逼人的质问,令120急救整个体系集体气结、无语凝噎。


作为一名急救人,我不想沉默!


在公众对120急救提出质疑,要求跟大家一个明确解释的时候,作为120急救一分子,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责无旁贷!我们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要学会发声,给不明就里的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本身无错,更好,有缺陷,要补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首先需要给民众拎清的是院前急救体系和医院之间的关系。


120急救属于公共卫生资源, 急救体系通常的管理模式是,市(县)区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成立120急救指挥中心,下辖若干120急救分站,这些急救分站分散于市区,隶属于各家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急救分站每年都要接受管理部门的检查和验收,120急救任务的指派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派,各急救分站按照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急救任务的调度实行“救急就近”原则,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应病家要求,把伤患转运到指定的医院,辐射方圆几十公里的救治范围……从呼救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到指挥中心受理,再把120急救任务指派到相应的急救分站,这中间,有一个中间环节,需要三方保持通讯畅通,有效互动,才能顺利完成。这样看来,有呼救者质问急救队员为什么现在才来的时候,就会出现急救队员做出的解释:“你是xx点xx分拨打的电话不假,可是我们xx点xx分才接到急救出车任务,接到出车命令,我们不到10分钟就赶来了!”


其次,面对民众的指责要立即做出反应。


在急救现场,每当急救队员面对民众的指责,被质问为什么来晚的时候,急救队员要在紧急救助的同时,也为现场民众做出合理的解释:“拨打急救电话之后,救护车必须接受指挥中心调度,才能出动;堵车因素(众所周知);拨打电话者位置表达不清,延误时间;呼救电话(占线、关机、停电等原因)没有保持通讯畅通……”这些辩白和解释,不仅仅为洗清自己,也为民众做现身说法,普及120急救拨打电话的基本常识,让公众增加急救常识与经验,让救护车提速,为生命让行,让急需救治的伤患得到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尽快得到救治。


其三,需要给民众普及必要的急救常识。


120救护车要想准确、快捷的定位呼救现场,尽快找到呼救者,需要保持路途、通讯的畅通。为急救车让行,媒体、民众和120急救网络体系的每一分子都有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在城市交通拥堵的今天,常常是制约救护车车轮快速奔跑的重要因素,大家在指责120来的慢时,扪心自责下:自己为救护车让道了吗?


拨打急救电话之后,保持呼救电话的通讯畅通,这一点也很重要,此时,呼救电话犹如“生命线”这么重要!很多呼救者,就是因为电话一直占线,或关机,或停机,诸如此类的原因,以为报了地址,天真的以为救护车就会“从天而降”,让仅有呼救地址,一时难以准确定位的救护车,面对你所报的xx小区大门,而“望洋兴叹”!每个急救单元,救护车车载通讯系统、急救队员手中的手机,都要通过你留下的这个唯一电话通讯线索,而与呼救电话多次联系,才能快捷、准确的找到呼救者,尽快地完成这次接诊任务。


其四,完善的科学管理不可少。


120急救站的设立,需要医疗管理机构和医院共同发力,合理选址、布局,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垂直管理,摒弃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让急救站成为“直辖市”,为救护车车轮提速,以杜绝那种指责不清,分工不明,一旦出事,多方推诿的被动内耗局面。


有的急救站,选址和布局就不合理,救护车想要出动,仅在医院内,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冲出医院,急救队员就是动作再迅速,也要费些时间,这“3分钟之内出车”是不是可以从医院管理环节上节省一定的时间?


还有的急救站,由于120急救任务一般都是由医院的急诊科担负的,为腾出更多前沿的门诊诊室,有的医院会一再压缩急救站后勤与生活区的领域,把急救队员的值班室四分五裂地安置到较为偏僻的角落,急救护士、急救医生、急救司机值班室布局分散,每当120急救任务下达,最先接受指令的急救护士,还要电话联系医生、司机,这中间,又耗去了多少救治时间?急救站需要做的,是跟医院提出问题的所在,医院所要做的,是合理的改善。


救护车出动的速度,与急救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很大关系,有的急救站没有合理的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动快慢一个样,久而久之,急救队员出动的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