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C2015]季加孚教授:转化治疗在胃癌中的进展
2015-07-09 来源:医脉通

2015年6月26-28日,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办。27日下午的内科专场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做了题为《转化治疗在胃癌中的进展》的报告,现医脉通整理如下:


季加孚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由于早期诊断理念的缺失,对中国来讲,一经确诊的晚期胃癌对患者打击很大。至今,我们缺乏对于晚期胃癌的循证医学证明;此外,能否切除又关系到外科医生的能力和医院自身的条件及经验,因此转化治疗在临床上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对胃癌不断地治疗研究我们认识到,胃癌转移包含了腹膜转移、卵巢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等情况,而转化治疗在各种情况中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胃癌发生腹膜转移


对于腹膜转移,日本NCG指南中指出只要腹腔内有阳性的游离癌细胞,就认为他已经发生了腹腔转移。目前对于腹膜种植转移,腹腔镜的探查在文献报道中阳性率仅为15%~30%。


近三年来,临床发现CT超声内镜判断腹膜转移的阳性率在15.7%左右。对于单纯腹腔内由良性转为阳性的患者,0301 CCOG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的根治手术,术后的辅助化疗最终看到5年无病生存期的患者占到了20%。


国际上一项研究建议,单纯表现为癌细胞阳性的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然后进行多学科的治疗,病人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从2012年起,对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案在药物上进行调整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年患者的生存率达到了100%,2年的患者也超过了50%。


二、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


对于第十六组淋巴结转移,单独表现为第十六组淋巴结转移在晚期胃癌中占到了5%。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直到JCOG 9501否认了常规进行清扫的意义,但仍有专家认为对于特殊患者,扩大清扫是适合的。


来自韩国的一项单纯化疗的研究显示,只有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他的生存可以达到一年以上,特别强调出现远端转移的平均时间在10个月以上。这类研究多数为回顾性研究,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只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未行手术患者;其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此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缺点,研究中手术组患者的情况优于无手术组。


RCT的研究结果,整体上没有得到阳性的结果,但在亚组分析上我们看到有一定的趋势,肿瘤位于远端或者是术前分期为N2、N3的患者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虽然同样是不可治愈的因素,但各自有一些特点,局部的加强治疗对淋巴结转移患者会有好处。最终通过联合治疗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到50%以上。


三、胃癌发生卵巢转移


对于卵巢的转移,一项133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腹水的患者是否接受胃切除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目前对胃癌术后发生的一时性的卵巢转移,通过手术切除和热灌注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胃癌发生肝转移


手术对于胃癌的肝转移缺乏大规模的研究,最近日本综述纳入17个研究,5年的生存期差别很大。预后因素主要取决于肝转移的速度,其中以单发灶转移为主,治疗效果较好。


针对胃癌肝转移我们做了一项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并于IGCC上发表,研究发现:全程化疗后,手术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的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五、胃癌靶向治疗


一项多中心国际研究目的是通过转化治疗加辅助手术提高四期患者的疗效,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是晚期治疗选择的强大支柱,特别是联合靶向治疗后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改善和进步。


通过一个病例说明:一个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初次就诊时,检查发现肝脏多发转移,医学上称之为“满天星样病灶”,随之对其进行了多学科的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转化治疗6个周期后,多学科疗效评价后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最终诊断性腹腔镜提示腹盆腔种植转移灶显著缓解,甚至消失。随后对病人进行手术,术后无癌细胞的残存。


目前对于胃癌的诊断,目前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应该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治疗,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期。


六、小结


转移性胃癌的治疗将不再是外科大夫的禁区,同时,如何精准的选择治疗方案对病人来说十分重要;有效的转化治疗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未来努力研究的方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