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MPN亚专科黄健主任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315I-free survival in chronic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的研究论文。
T315I突变对慢性期慢性髓性
研究背景
T315I突变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中 BCR::ABL1 基因激酶区的一种常见突变。这种突变会使CML细胞对大多数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产生耐药性,包括伊马替尼 (ima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尼洛替尼 (nilotinib)。由于T315I突变导致的耐药性,携带这种突变的CML患者预后通常较差,因此及早预测和管理T315I突变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至关重要。
主要结果
该研究揭示了各个风险因素与T315I突变之间的关联,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外周血原始细胞(PBB): 原始细胞比例升高可能预示疾病进展,应密切关注PBB水平,及时进行 BCR:ABL1 激酶区突变检测。
额外的
达沙替尼使用史: 对于使用达沙替尼治疗的患者,特别是既往使用过达沙替尼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密切监测T315I突变的发生。
3个月未达早期分子反应(non-EMR)和 6个月时 BCR:ABL>1%对于早期分子反应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评估T315I突变风险,考虑调整治疗策略,例如更换对T315I突变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列线图,预测了慢性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P-CML) 患者发生 T315I突变的风险。该列线图基于五个独立风险因素,经验证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有望辅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及时管理。通过使用此列线图,可快速评估CP-CML患者发生T315I突变的风险;了解五个关键风险因素,指导临床决策和患者管理;掌握一种预测工具,可能改善高风险CP-CML患者的预后。
转自“浙一血液”公众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