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支持治疗时代:关注缓解疾病症状
在补体抑制剂出现之前,除异基因
由于传统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控制IVH,导致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佳。在缺乏补体抑制剂的时代,中国PNH患者的10年生存率约为70%3。因此,下一阶段治疗的关键目标聚焦于控制IVH,减少并发症,探寻能够有效调控补体异常激活、从源头上控制IVH的全新治疗方法。
末端补体抑制剂时代:以控制IVH为核心目标
C5补体抑制剂的上市和应用标志着PNH治疗进入“控制IVH”的新时代。C5补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改善了IVH,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减少
新型C5补体抑制剂在LDH变化、避免输血、BTH、血红蛋白(HGB)变化以及患者报告的结局方面与初代C5补体抑制剂相似,并通过延长半衰期、优化给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然而,从作用机制上看,C5补体抑制剂仅限于抑制补体末端通路,仍存在残留溶血问题,导致患者实现完全缓解的比例仍较低1,且存在发生EVH的可能。基于此,PNH下一阶段的治疗目标聚焦于追求完全缓解,亟需研发新型补体抑制剂,以克服残留溶血,改善贫血,避免EVH,实现全面控制溶血。
近端补体抑制剂时代:追求PNH完全缓解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4年版)》4将补体抑制剂的疗效标准分为六个层次,包括完全缓解、显著缓解、良好缓解、部分缓解、微小缓解、无效等。其中,无输血、HGB水平恢复正常、LDH升高≤1.5倍正常范围上限(ULN)、网织红细胞绝对值(ARC)≤150 000/μL且无BTH发生是完全缓解的必备条件。
PNH补体抑制剂的疗效标准
近年来,针对补体激活早期阶段的近端补体抑制剂(如
PNH治疗目标演变
伊普可泮突破“疗效瓶颈”,助力实现PNH完全缓解
伊普可泮靶向补体
APPLY研究结果显示5,对于接受C5补体抑制剂治疗≥6个月但仍有残留贫血的PNH患者,换用伊普可泮治疗24周时:在HGB正常化方面,82%的患者HGB水平升高≥2g/dL(C5补体抑制剂仅2%);69%的患者HGB水平≥12g/dL(C5补体抑制剂仅2%)。在摆脱输血方面,95%的患者摆脱输血(C5补体抑制剂仅26%)。在LDH与ARC正常化方面,ARC水平快速下降115.8×109/L至正常水平(C5补体抑制剂上升0.3×109/L),LDH水平持续维持正常水平。在BTH发生率方面,校正后的年度临床BTH发生率仅为0.1(C5补体抑制剂为0.7)。由此可见,对于C5补体抑制剂疗效不佳的PNH患者,转换使用伊普可泮可帮助PNH患者进一步实现完全缓解。对于已经常规接受C5补体抑制剂治疗的PNH患者,如果出现疗效不佳,如EVH、BTH或不耐受等,可以转换近端补体抑制剂(伊普可泮)。
伊普可泮实现PNH完全缓解
专家点评
补体抑制剂推动PNH治疗目标不断演变,传统治疗时代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末端补体抑制剂时代聚焦“控制IVH”,近端补体抑制剂时代进一步追求“完全缓解”。伊普可泮选择性抑制旁路途径,阻断扩增环放大效应,克服末端补体抑制剂的残留溶血问题,对于末端补体抑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换用伊普可泮帮助PNH患者HGB水平提升至正常,摆脱输血依赖,快速降低ARC水平等溶血指标至正常,且BTH发生率较低,从而追求实现PNH完全缓解。随着伊普可泮PNH二线适应症的获批,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既往接受过补体抑制剂的患者,中国PNH临床治疗将随之迈向更高目标和水平。
专家简历
付蓉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副院长、
天津市骨髓衰竭及癌性造血克隆防治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 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 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 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MDS/MPN工作组 副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学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 副主委
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SCI)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 副总编
首届天津名医、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科普大使、津门医学英才
主笔《AA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PNH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PRCA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
审批码FAP0047444-101230,有效期为2025-05-29至2026-05-28,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