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Foà教授,陈苏宁教授共话领域突破:贝林妥欧单抗驱动B-ALL免疫治疗升级,索托克拉引领AML靶向疗法革新
2025-08-1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AML

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诊疗革新持续加速,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均迎来重要突破。在B-ALL领域,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的深度融合重塑了治疗格局。在AML领域,BCL-2抑制剂的应用优化了AML的治疗策略,改善了患者的缓解率和预后。


在此背景下,医脉通邀请罗马第一大学医院Robin Foà教授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共同解读B-ALL领域免疫治疗的核心问题,并特邀陈苏宁教授深入剖析BCL-2抑制剂在AML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前沿视角。


Part 01:B-ALL篇


医脉通:


近年来,B-ALL领域发展迅速,创新药物持续涌现。请您谈谈免疫治疗在新诊断成人费城染色体阴性B-ALL(Ph-B-ALL)中的治疗地位是什么?


Robin Foà教授:


近年来,B-ALL的治疗模式已发生重大变革,无论是Ph-B-ALL或费城染色体阳性B-ALL(Ph+B-ALL),免疫治疗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T细胞衔接器贝林妥欧单抗能同时靶向CD19受体和CD3受体,改变了一线B-ALL的治疗现状。近年来,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贝林妥欧单抗在PhB-ALL中的应用证据不断充实,为该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支撑。


一项由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开展的ECOG-ACRIN E1910研究1,纳入了诱导治疗后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的Ph-B-ALL患者,使用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显示,相比单纯化疗,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显示出更优的生存期获益。基于该研究数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4年6月批准了贝林妥欧单抗用于年龄一个月或以上、CD19阳性、PH-B-ALL患者巩固治疗,无论患者MRD状态如何。另一项GIMEMA LAL2317 II期研究2同样验证了贝林妥欧单抗介于一线化疗骨架的疗效,该研究在标准化疗周期后增设两个贝林妥欧单抗周期(分别于第3、6个化疗周期后),结果显示,患者的MRD阴性率从72%提升至93%(P<0.001),3年OS率达到82%,表明贝林妥欧单抗可改善成人Ph-B-ALL的MRD清除率和临床结局。


陈苏宁教授:


在传统治疗模式下,成人Ph-B-ALL的主要治疗方式有两类,第一类是参照儿童方案实施强化疗,但对于年龄超过20岁的Ph-B-ALL患者,仅少数能够耐受全程化疗,且疗效欠佳。第二类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但移植后的各类并发症及移植后复发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变了成人Ph-B-ALL的治疗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阶段: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


传统Ph-B-ALL诱导治疗采用四药/五药方案,但部分患者因重症肺部感染或血流感染面临早期死亡风险,因此,免疫治疗药物在诱导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一项单臂研究3共纳入35例初诊成人Ph-B-ALL患者,在减低剂量化疗后进行为期2周的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结果显示,94%的患者在两周内实现复合完全缓解(CRc),2例部分缓解(PR)患者经额外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亦达完全缓解(CR),最终CR率达100%。该方案表明,低剂量化疗联合贝林妥欧单抗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诱导方案。目前,国内多家单位在真实世界或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尝试采用低剂量化疗联合两周贝林妥欧单抗方案,均取得了良好结果,并进一步应用到儿童患者中。


在巩固治疗方面,研究已证实,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的巩固治疗方案与单纯化疗相比,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尽管国内目前缺乏前瞻性多周期数据,但自贝林妥欧单抗上市以来,在本团队研究中,已有近50例患者接受至少2周期贝林妥欧单抗巩固治疗,该策略未来可能助力更多Ph-B-ALL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此外,贝林妥欧单抗与移植结合亦展现出临床潜力,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将贝林妥欧单抗用于移植前的桥接治疗和早期的复发预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相关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阐明。


医脉通: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问世,成人Ph+B-ALL的预后不断改善,能否请您谈谈目前免疫治疗联合TKI在新诊断成人Ph+B-ALL中的治疗地位是什么?


Robin Foà教授:


Ph+B-AL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具有相同的遗传标志物,TKI改变了CML的预后,基于此,TKI被引入Ph+B-ALL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意大利一项研究4证实了TKI联合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相当比例的患者达CR并实现长期生存,且无需额外化疗,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易耐受的治疗选择,由此开启了全新的治疗时代。


随着治疗探索的深入,贝林妥欧单抗的引入成为又一突破。在D-ALBA研究5,6中,Ph+B-ALL患者接受TKI+激素诱导治疗,随后接受贝林妥欧单抗巩固治疗,结果显示,60%的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中位随访18个月时,OS率达80%,无病生存(DFS)率达75%;长期随访(4.5年),生存率稳定在75%-80%,提示部分患者可能已治愈。值得注意的是,半数的患者仅通过TKI联合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即实现持续缓解,无需化疗或allo-HSCT。未来,随着治疗深度的提升,停药策略及TKI联合贝林妥欧单抗对免疫系统的积极影响将成为值得关注的两大方向。


陈苏宁教授:


TKI迭代是Ph+B-ALL治疗的核心突破。与第一代和第二代TKI相比,第三代TKI展现出更好的耐药克服能力,更适合作为一线选择。然而,单一治疗方式难以治愈Ph+B-ALL这类存在多基因异常的复杂疾病,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多项研究证实,三代TKI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可提升患者的CR率与长期生存率。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报告的数据显示7,贝林妥欧单抗联合第三代TKI对Ph+B-ALL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以贝林妥欧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新诊断Ph+B-ALL患者中具有明确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诱导治疗。对于老年不耐受强化疗(unfit)患者或对化疗存在顾虑的患者,将贝林妥欧单抗直接用于一线诱导治疗并与TKI联合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其二,巩固治疗。巩固治疗是治疗中的难点,采用至少4-5周期的贝林妥欧单抗联合三代TKI,可使接近90%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5。


医脉通:


随着国际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免疫治疗在B-ALL中的治疗地位日益提升。请您谈谈您对未来免疫治疗在B-ALL临床应用中的期待及对B-ALL发展的展望?


Robin Foà教授:


免疫治疗正持续影响着B-ALL的治疗模式与预后,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患者(尤以老年群体为主)无条件接受BCR-ABL检测从而无法接受靶向治疗;其次,治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及可及性仍有提升空间。令人鼓舞的是,B-ALL的成功案例印证了血液肿瘤治疗的范式转变,期待未来通过跨国合作,共同突破疾病壁垒。


陈苏宁教授:


在Ph+B-ALL领域,期待未来可以开展移植与非移植方案的直接对照研究,尤其是对比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非移植策略与allo-HSCT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Ph-B-ALL领域则存在三个亟待革新的方向:在诱导治疗层面,传统诱导治疗多采用四药/五药联合的强化疗方案,虽能有效控制疾病,但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性差的问题始终存在,期待贝林妥欧单抗等免疫治疗成为诱导治疗的主流选择,从而以更小的治疗代价实现更高比例的病情控制;在免疫治疗层面,疗效可能依赖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理论上越早应用可能效果越优,因此,期待能开展从诱导阶段开始、贯穿巩固治疗全程的免疫治疗方案的研究;在危险度分层方面,随着以贝林妥欧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普及,Ph-B-ALL的危险度分层或需重新划分,未来,随着临床证据的完善与资源优化的推进,可能仅仅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接受allo-HSCT治疗。


Part 02:AML篇


医脉通:


近年来,BCL-2抑制剂在unfit AML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普遍,作为深耕血液肿瘤领域的专家,能否请您谈一谈BCL-2抑制剂在AML领域的应用前景?


陈苏宁教授:


AML的治疗可根据患者群体特征分为两类:老年unfit患者与适合强化疗(fit)的年轻患者,针对这两类人群的治疗策略及探索方向各有侧重。


在老年unfit AML患者中,BCL-2抑制剂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来需探索其联合/交替细胞毒性药物,以提升疗效。同时,allo-HSCT在国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年龄不应成为限制因素。此外,BCL-2抑制剂可进一步与去甲基化药物(HMA)、特异性靶向药(如IDH1、IDH2、FLT3抑制剂)、免疫治疗及allo-HSCT有机整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预后。


在年轻AML患者中,传统强化疗格局正随着BCL-2抑制剂的应用逐渐改变。研究显示8,对于年轻成人AML患者,BCL-2抑制剂联合HMA相较传统强化疗有更优的缓解,特别是在年龄≥40岁、遗传学高危或存在表观遗传学突变的亚组中。未来需探索的方向包括:基于早期快速精准诊断分层的基础上,以BCL-2抑制剂联合HMA为基础,联合细胞毒性药物或特异性靶向药形成三药组合以进一步提升年轻AML患者的疗效和保证安全性;对于中高危患者,实现快速深度缓解后行allo-HSCT,移植后使用BCL-2抑制剂、HMA或特异性靶向药进行单药或者联合维持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医脉通:


2025年第30届EHA公布了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治疗初治unfit与复发/难治(R/R)AML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作壁报展示,备受临床瞩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索托克拉的结构优势及研究主要内容,并分享一下索托克拉的应用前景?


陈苏宁教授:


索托克拉作为新一代BCL-2抑制剂,在结构上进行了多项优化,使得其与BCL-2的结合力更强,选择性更高。研究显示9,10,索托克拉对BCL-2蛋白的半抑制浓度(IC50)较第一代BCL-2抑制剂低10倍以上,同时,索托克拉半衰期更短,可减少药物累积和脱靶引起的毒性风险。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更新了索托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在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对新诊断unfit AML人群11,共纳入79例患者,分为8个剂量组。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索托克拉从1/8目标剂量起始并经历4天剂量爬坡,所有剂量组均联合标准剂量阿扎胞苷,治疗周期为28天。中位随访7.7个月时,CR率达50.6%,CR/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率为67.1%,CR/完全缓解伴部分血液学恢复(CRh)率达59.5%,中位到达对应缓解时间分别为1.7个月,1.3个月和1.3个月。35.4%患者达到MRD阴性。安全性方面,整体耐受性良好。


针对R/R AML人群12,纳入68例患者,分为9个剂量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CR率为27.9%,CR/CRi率达45.6%,CR/CRh率达42.6%,中位到达对应缓解时间分别为1.9个月、1.4个月、1.7个月。约20.6%的患者达到MRD阴性。此外,23.5%的R/R患者后续接受了移植。治疗安全性良好。


基于索托克拉的结构优势与临床数据,其应用前景聚焦于以下方向:对于unfit AML患者,索托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后续研究将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对于年轻成人AML患者,期待通过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探索索托克拉与强化疗相比的疗效优劣,同时关注索托克拉联合HMA及特异性靶向药物的组合方案,以进一步提升年轻患者的缓解深度与治疗安全性。


1754984699577111.png

Prof. Robin Foà 教授

罗马第一大学血液学名誉教授

罗马第一大学血液学主任

意大利ALL协作平台(GIMEMA)主席

热那亚国家医学科学院科学主任

1996巴塞罗纳第四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

2010意大利卫生部国家卫生研究委员会的成员

2009-2011EHA主席,2017EHA外联部主席,EHA教育委员会主席

2021GIMEMA慢性淋巴增生疾病工作组主席

2018获得斯德哥尔摩第23届EHA大会EHA教育和指导奖

2023获得法兰克福第26届EHA大会EHA José Carreras奖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的合作主编和《临床与实验血液学评论》的创办人

曾任《英国血液学杂志》和《血液学杂志》主编,EHA的官方刊物-血液学杂志主编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900多篇论文和综述(Pubmed来源)

作为主要研究者多年来参加了大量临床研究项目,领域:急性和慢性淋巴增生疾病的生物学表征、分子生物学在血液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在淋巴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血液肿瘤创新治疗策略的设计等


1754984713767089.png

陈苏宁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常委


参考文献
1.Litzow MR, et al. Blinatumomab for MRD-Nega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Adults. N Engl J Med. 2024 Jul 25;391(4):320-333.
2.Bassan R, et al. Up-front blinatumomab improves MRD clearance and outcome in adult Ph- B-lineage ALL: the GIMEMA LAL2317 phase 2 study. Blood. 2025 May 22;145(21):2447-2459.
3.Lu J, et al. Reduced-dose chemotherapy and blinatumomab as induction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Ph-negative B-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 phase 2 trial. J Hematol Oncol. 2024 Sep 2;17(1):79.
4.Vignetti M, et al. Imatinib plus steroids induces complete remissions and prolonged survival in elderly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ithout additional chemotherapy: results of the Gruppo Italiano Malattie Ematologiche dell'Adulto (GIMEMA) LAL0201-B protocol. Blood. 2007 May 1;109(9):3676-8.
5.2022 EHA P353.
6.2023 ASH P4250.
7.Kantarjian H, et al. Results of the Simultaneous Combination of Ponatinib and Blinatumomab in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LL. J Clin Oncol. 2024 Dec 20;42(36):4246-4251.
8.Lu J, et al. Venetoclax and decitabine vs intensive chemotherapy as induction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ML. Blood. 2025 May 29;145(22):2645-2655.
9.Guo Y, et al. Discovery of the Clinical Candidate Sonrotoclax (BGB-11417), a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for Both WT and G101V Mutant Bcl-2. J Med Chem. 2024 May 23;67(10):7836-7858.
10.Liu J, et al. Sonrotoclax overcomes BCL2 G101V mutation-induced venetoclax resistance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Blood. 2024 May 2;143(18):1825-1836.
11.2025 EHA PF477.
12.2025 EHA PF49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