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关于“
事件起因于一位一线医务人员、医保飞检成员,就“医保典型问题中糖化血红蛋白90天内查第二次违规认定的情况”致信国家医保局,并获得了官方的正式回复。
检测间隔“一刀切”是否影响
在这封实名信中,该医生首先肯定了医保飞检工作的必要性与专业性。随后,他基于检验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对《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问题清单》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天内只能检查一次”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疑问。
信中指出,当前规定与众多指南共识相符,但该条款更适用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然而,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角度看:
▶HbA1c>6.5%是糖尿病诊断标准。
▶HbA1c在5.7%~6.4%,被判定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可防、可控、可逆转的关键窗口期。作者认为,若将糖尿病前期等风险人群的检测周期适当缩短(如建议不少于2个月),将更有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阻止或延迟其进展为糖尿病,从而在长远上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和医保基金压力。
为此,他恳切建议:能否将规则调整为对确诊糖尿病患者执行不少于3个月的检测周期,而对糖尿病风险人群及早期患者,则执行不少于2个月的检测周期?
官方回应:
支付规则源于临床路径,非医保局独立制定
令人欣喜的是,这封来自一线的信件很快得到了国家医保局的郑重回复。
回信明确了一个关键信息:医保基金的支付和管理政策,并非由国家医保局独立制定,其主要依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等。
这意味着,“糖化血红蛋白90天检测间隔”的规定,其根本来源是临床医学专家共识和行业标准,医保支付规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衔接与落实。回信体现了医保支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目的在于确保基金用于“合理且必要”的诊疗服务。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被重点关注!
怎么才算“糖化血红蛋白”过度检查?
2024年8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糖化血红蛋白,您一周被测了几次?》的文章。直接点名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存在的过度检查问题。
随后多地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过度检查的问题受罚。文章发布时就已约谈定点医疗机构5183家次,协议处理3695家次,行政处罚240家次,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
2024年10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首批4个价格规范治理检验项目,糖化血红蛋白位列其中,从各地文件看,治理目标统一为 30 元,最高降幅达70%。
怎么才算“糖化血红蛋白”过度检查?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为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1次。
上面提到的国家医保局文章中的描述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医疗机构对同一病人在短期内多次收费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在飞检进行过程中发布《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典型问题清单(2024版)》,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列入患者入院常规检查大规模开展”的行为列为过度检查。该条款在甘肃省发布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负面清单中也有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不能“一刀切式”要求90天内仅可检测一次。特殊情况下,如作为新诊断且无须降糖药物干预者、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肥胖引起的
除过度检查外
“糖化血红蛋白”的其他违规情形
针对“糖化血红蛋白”,在各地医保局发布的医保基金负面清单中除过度检查外也包含超标准收费、组套式收费等其他违规情形。
▶超物价标准收费
在某省发布负面清单中曝光了一起糖化血红蛋白超物价标准收费的案例:三类收费标准中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免疫学法,物价编码250302003)物价标准收费为22元/次,某一级医院收费为30元/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超标准收费8元/次,涉及金额3312元。
▶组套式收费
在某地的医保负面清单中曝光了一起糖化血红蛋白组套式收费的案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打包非糖化血红蛋白(HBF、HbAO)。
▶分解收费
在某省医保负面清单中曝光了一起糖化血红蛋白分解收费的案例:某医疗机构收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项目内涵中糖化血红蛋白1a、1b、1c及由三项相加后的总值HbA1两项费用。
▶串换收费
在某市医保负面清单中曝光了一起糖化血红蛋白串换收费的案例:某医疗机构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时,将各种免疫学方法对照为色谱法收费。根据该市服务项目物价文件,使用各种免疫学方法30元/次,使用色谱法为60元/次。
来源:华医网综合
原标题:《90天只能测1次?国家医保局明确回应: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测不违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