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求着医生去进修,竟没人搭理?为何越来越多的医生不愿意去进修了?
2025-07-30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 医话医议
关键词: 进修 医生晋升

前不久,湖南一名医生发帖说:“上面规定每个医院都要派人出去进修,院长求着医生去进修,都没人搭理。现在的基层医院呀,想找个愿意出去进修一年的医生,比登天还难。院长开会想派人出去进修,底下鸦雀无声,没人愿意去。没办法,只能硬性给内科分了个名额,内科主任找到这位女医生,好话说尽,又是保证工资奖金一分不少,又是承诺评职称优先,磨了一周,人家才勉强同意。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进修者仅晋升职称优先而已。


更厉害的,还有的医院,不进修则不给晋升职称,简单粗暴。


比如,河南的一家医院,规定医护人员不进修,就不给聘上一级职称。晋升主治,需要出去进修半年;晋升副高,需要出去进修一年。不出去进修,则不给聘任。


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在1970年就开通了,而上海的第一条地铁是在1993年。


都是一线城市,相差了20多年,相差了一代人的时间。其他的二线城市,第一条地铁的开通时间,普遍是在2010年之后,又相差了20年,比北京,晚了40多年。


放在医疗的赛道里,海外已经开展的最新治疗方案,某个新药、某个医疗器械,比中国要早好多年。


进入我国后,头部的一线城市,又比二三线的城市,可能又早5到10年。


甚至有一些药、一些器械、一些专家,永远都不会去某个县城,小地方的人,永远都享受不到。就如同,全国600个城市、2000个县城,有资格开通地铁的,40多个,占比不到10%一样。


所以,进修,曾经一度成为医护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不二法门;也曾经是医院作为奖掖一线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如今,进修,为何很多医生不愿意去呢?


有医生说了自己的看法:“说白了,现在的医生都聪明了,也都对技术祛魅了。对很多基层医生来说,进修成了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走就是大半年,谁来管?而且在基层干久了,安逸惯了,再去大医院当学生,天天被年轻医生和护士使唤,面子上也挂不住。更关键的是,实在觉得没必要去进修,在基层,工作就是处理头疼脑热,稍微复杂点的病人,直接就往上级医院一转,省心省力,技术好坏好像对工资没啥影响,干嘛要去受那个罪?”


还有医生认为:“现在技术都公开了,不像以前那么神秘,学习的渠道很多,进修本身学不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另外,进修去的大医院除了先进的技术,还有先进的设备,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你去把技术学会了,但是设备跟不上,还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看来,真的是时代变了,“刻舟求剑”般的看待进修这一问题,肯定不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以前基层医院和大医院技术代差大,医生毕业直接到基层医院,有一定经验了再进修。效果好,人人都愿意。


现在,医学生一毕业,就要先到大医院规培三年,规培完再到基层医院工作。大医院那些技术,基层医院学了也用不上,有些常规疾病,诊疗还不如基层医院做的好,进修的效果不是很大。加之进修的待遇差,学回来,还可能老病人流失了,当然不受待见。


还有很多地方,成立了医联体,当地三甲级医院,直接托管,上级医疗资源常年下沉,送技术下乡,帮扶带教,根据当地医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院制宜,因人制宜,直接技术提高变现,成倍数效应技术放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还愿意舍近求远?


另外,还有一些医生,在医院临床深耕多年,积累了一些病源,也积累了一些同事的积怨。尤其是一些二级以下医院,病人存量竞争激烈,这时候你一走,就会面临“根据地”失守。


曾经有一个心内科女医生,科主任看不惯她“抢”病人,被科里忽悠了送出去进修。结果,她进修回来,发现自己连办公桌都没有了。


一气之下,她就跑去找院长,调动了科室,去了医院营养科那个边缘科室。工作轻松,压力小,虽然绩效少一点,但轻松太多。


你看看,这叫什么事?


无论是作为科主任,还是作为科室顶流医生,当你把一些利益分给年轻医生、把评优机会让给同事时,看似让出了利益和荣誉,实则为自己筑起了防护墙。医疗是讲究团队精神的,共赢的本质,是让每个人都在你的成功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那些在临床上平步青云的医生,或者遭遇医疗隐患却安然无恙的医生,都是被牛顿咬过的苹果,早早开了智慧。


你认真体会一下,我这句话里的意思。


说实话,如今医院这几年风气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入职后,被教导医德技术第一。


现在呢?


反复被灌输,要努力收病人,要会挣收入,你病人多,无论在领导眼里,还是同事眼里,才是好医生。


大家都在规则范围内,进行相互利益争夺,都是为了患者好,都是为了医院好。嘴上说的都是专业,心里想的都是利益。


而进修,你以为学到了武林秘籍,实际学到了屠龙技。


以外科为例,去大医院进修学的高精尖技术,回来后,照样被刀霸科主任,卡着脖子,不让做常规手术,学了没用。


关于进修问题,老叶我说句实话,其实,医疗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垄断问题


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唾手可得,知识储备很容易,大家都已经对医疗技术和知识祛魅了,相比进修,线上学习更全面、更系统、更权威、更便捷,所以进修倍受冷落。


坦率而言,和线上学习,以及MTD远程会诊的便捷和全面相比,去外院进修,的确已经不是首要选择了。


因此,诸如进修之类的这种医疗补丁式行政管理,真的该好好去淤梳理了。


2022年8月19日,那是3年前的中国医师节。


深圳市卫健委发了一个医师节的视频,里面有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当医生这条路,需要披荆斩棘,艰难的不是某一个时刻,而是整个过程。


老叶我五十多岁的人,当时居然看哭了。


不是玻璃心。只因为这一路走来,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心酸滋味,只有同行才懂得,这句话的份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医生,有机会出去进修,还是尽量出去看看。一个浮躁的社会,最稀缺的,便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你把一个技能做到了极致,配合上你的敬业,那么你以后就能生存,即便大环境不好,但一个小医生,虽然发不了财,用以度过寒冬,还是够了的。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啥!晋升主治要进修半年;晋升副高,要进修一年…》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