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读指南 | 崔久嵬教授解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 版)》
2025-06-17 来源:医脉通胸部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驱动基因之一。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对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有显著疗效。随着一系列ALK-TKI被在中国获批上市,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靶向治疗选择。为规范ALK-TKI的使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版)》。指南从ALK融合基因检测、ALK-TKI靶向治疗、ALK-TKI不良反应管理以及治疗后患者随诊等4个方面给出推荐意见,为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规范治疗提供参考。医脉通特邀专家组成员之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崔久嵬教授解读该指南。


推荐意见 1:

推荐所有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或者含有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检测ALK融合基因。其他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也可尝试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1类推荐)。


推荐意见 2:

检测推荐使用肿瘤组织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活检及细胞学标本,若肿瘤标本无法获得或质量不佳,血液标本、经病理评估后的细胞学标本上清液可作为替代(1类推荐)。


推荐意见 3:

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伊鲁阿克依奉阿克(按照获得NMPA批准上市时间排序)。优先推荐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伊鲁阿克和依奉阿克(1类推荐)。


推荐意见 4:

克唑替尼耐药后推荐再次进行肿瘤组织基因和/或外周血基因检测,以明确耐药机制。若为颅外的寡进展,可以在克唑替尼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2A类推荐),也可以更换新一代ALK-TKI治疗(1类推荐);若为颅内进展或颅外广泛进展,建议更换新一代ALK-TKI治疗(1类推荐)。新一代ALK-TKI包括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按照获得NMPA批准上市时间排序)。优先推荐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和布格替尼。


推荐意见 5:

新一代ALK-TKI耐药后推荐再次进行肿瘤组织基因和/或外周血基因检测,以明确耐药机制(1类推荐)。若为寡进展,可在原ALK-TKI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2A类推荐)。若为广泛进展,可考虑化疗或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2A类推荐),后续靶向治疗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可在权衡利弊后个体化选择。


推荐意见 6:

对于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优先推荐新一代ALK-TKI治疗,包括阿来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恩沙替尼、伊鲁阿克和依奉阿克(按照获得NMPA批准上市时间排序;1类推荐)。


推荐意见 7:

对于克唑替尼耐药后脑转移患者,可选择的新一代TKI包括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按照获得NMPA批准上市时间排序;1类推荐)。


推荐意见 8:

对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ⅠB~ⅢA期NSCLC患者,术后可选择阿来替尼辅助靶向治疗。


推荐意见 9:

推荐对所有接受ALK-TKI治疗的患者进行ALK-TKI不良反应宣教,以便能够早期识别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大部分ALK-TKI相关不良反应可通过暂停给药并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获得有效控制,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恢复情况根据药物说明书实施剂量调整方案(1类推荐)。


推荐意见 10:

推荐ALK-TKI开始治疗后每个月随诊1次,随诊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每2~3个月进行1次胸、腹部CT或MRI检查,必要时进行其他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脑MRI、PET/CT等。按照需要进行心电图及其他实验室检查(1类推荐)。


专家解读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版)》的发布,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精准化、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指南立足于中国临床实践,结合近年来国内获批的多款ALK-TKI药物进展,系统性地优化了基因检测、ALK-TKI靶向治疗、ALK-TKI不良反应管理以及治疗后患者随诊等4个方面的临床路径。


首先,指南强调,所有肺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均应常规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优先采用肿瘤组织标本,同时认可液体活检在组织不可及时的补充价值,这一推荐将提高ALK阳性患者的检出率,避免治疗机会的遗漏。


在治疗策略上,指南基于循证证据和药物可及性,明确将阿来替尼、布格替尼等新一代ALK-TKI作为一线优选,凸显其在生存获益与中枢神经系统穿透力方面的优势。针对耐药这一临床难点,指南提出了分层管理策略:对于克唑替尼耐药患者,推荐通过再活检或液体活检明确耐药机制,并根据病灶进展模式(寡进展或广泛进展)选择局部联合或换用新一代TKI;而对多线耐药后的广泛进展,则强调化疗与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同时谨慎探索个体化靶向治疗,体现了精准医学与临床实际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特别关注脑转移这一影响预后的关键问题,推荐新一代ALK-TKI作为基线或继发脑转移患者的优先选择,尤其是第三代药物在颅内活性方面的优势,为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新方向。此外,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推荐(如ⅠB~ⅢA期患者使用阿来替尼)进一步延伸了ALK-TKI的应用场景,填补了围手术期系统治疗的空白。


在安全性管理方面,指南系统整合了不同ALK-TKI的不良反应谱,强调通过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实现早期识别与分级干预,同时规范了随访监测的频率与内容,确保治疗获益与风险可控。


总体而言,该指南的发布与实施将推动我国ALK阳性NSCLC诊疗的同质化与规范化,通过精准分层、全程管理及动态监测,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同时也为未来新型药物和策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屏幕截图 2025-06-17 113516.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