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SCO·大咖秀 | ASCO、柳叶刀同步登顶!齐长松教授解读CLDN18.2 CAR T的崛起之基
2025-06-05 来源:医脉通消化系统肿瘤
关键词: CLDN18.2 CAR T

今年ASCO大会胃食管癌的口头报告专场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教授汇报了CLDN18.2 CAR T CT041的最新II期研究成果,这是该专场唯一的一项中国研究,也是CLDN18.2 CAR T领域的首项确证性随机对照研究。与此同时,在6月1日,该研究也正式刊发于the Lancet,完成了同步登顶两大顶尖学术舞台的壮举。值此良机,医脉通特邀齐长松教授进行专访,解读该研究带来的重磅突破,并分享本次ASCO大会中的其他前沿进展。



医脉通:2024年的ASCO年会上,您汇报了CAR T疗法CT041的I期研究结果;在本届大会中,CT041的II期研究数据再登oral专场,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


齐长松 教授:

非常荣幸再次于ASCO舞台解读CT041的II期临床研究,在去年的ASCO大会上,我们汇报了CT041的I期单臂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其在有效性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同时安全性整体可控。但考虑到单臂设计的局限性,临床对CT041相较于标准治疗的实际提升效果仍存疑虑。因此,我们进一步设计了随机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


这项研究入组的仍然是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要求患者为CLDN18.2阳性且HER2阴性。我们按2: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接受CT041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的是研究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包括小分子TK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化疗等。主要研究终点设定为独立影像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等有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位PFS达到3.25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7个月(HR=0.366,p<0.0001),这意味着CT041使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62%,数据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尽管次要终点OS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这与研究设计密切相关——我们允许对照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交叉至试验组接受CT041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存在交叉影响,实验组OS仍较对照组呈现数值上的延长。而在校正交叉因素后,OS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延长。


在安全性方面,CT041组因细胞回输前的清淋预处理所导致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更高,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当,整体可控。总体而言,这是一项成功的II期随机对照研究,不仅验证了CT041的临床价值,更为后续II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脉通:从结直肠癌领域的IM96到胃癌领域的CT041,您所在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年来在CAR T领域建树颇多,并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可否请您解读一下,为什么CAR T相关的治疗方案在胃肠道肿瘤领域如此受人关注?您如何看待CAR T在胃肠道肿瘤的应用前景?


齐长松 教授:

我们团队之所以选择消化系统肿瘤开展CAR 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主要有两方面考量。首先,消化系统肿瘤多为"冷肿瘤",其肿瘤微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浸润,这使得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结直肠癌等瘤种中疗效相对有限,难以像在肺癌黑色素瘤中那样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通过基因修饰在T细胞表面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或许可以让T细胞更加精准地进入肿瘤组织内部,从而突破冷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其次,当前临床实践中,晚期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在经过多线治疗后往往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相较于"热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存在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关于CAR T疗法的未来应用前景,我们的临床研究数据已初步验证这一策略的可行性:针对结直肠癌的IM96和针对胃癌的CT041均显示出了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这些数据都验证了CAR T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潜力。


医脉通:聚焦本次ASCO大会,您认为胃肠道肿瘤领域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新靶点、新药物和新探索?


齐长松 教授:

从今年ASCO大会展示的胃肠道肿瘤领域进展来看,当前研究突破主要聚焦于三个方向。首先是以特定生物标志物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例如靶向HER2的维迪西妥单抗德曲妥珠单抗等,这些药物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呈现出突破性疗效。其次是PD-1/PD-L1抑制剂的之外的新型免疫调控策略,例如靶向TIM-3、LAG-3和TIGIT等靶点的免疫调节剂等,这类药物通过与现有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联用,显著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


此外,以CAR 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领域持续突破。例如针对GUCY2C、EpCAM、GPC3等靶点的CAR T近年来在ASCO大会公布的临床数据均令人眼前一亮。期待这些精准细胞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可以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和治疗选择突破。


屏幕截图 2025-06-05 231352.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