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情况通报:近日,医院收到实名举报材料,反映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
中日友好医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工作,并第一时间对肖某作出停职处理决定。经核查,举报材料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中日友好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
中日友好医院始终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党风党纪、医德医风工作,将持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环境。
此前,肖某妻子实名举报称肖某婚内出轨多名女性,且存在因情感原因置已被麻醉患者不顾,长时间离开手术室情况。
肖某的妻子在举报信中称:2024年7月5日,肖某和该规培住院医师上手术,该规培住院医师的某些操作引起了手术室一位护士的斥责,肖某对该护士大吼大叫,并丢下已经麻醉的病人不顾,和该规培住院医师一起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
4月27日晚,针对中日友好医院的处理决定,肖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异议”。
他表示:“我和某护士长、某规培住院医师是存在私生活的问题,但是网络上指控我跟其他的人发生了关系,我是一概否认的,这没有任何实据,给其他女士造成了很多困扰,我非常抱歉。”
舆论对肖某更严重的指控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有关。肖某说,这一点他“完全不能接受”。
据悉,肖某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学方面,担任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2021年,其还曾入选中日友好医院2021年度(第一届)“菁英计划”骨干人才。
今天(4月28日)上午,记者检索发现,医院官网胸外科医生名单中已无肖某,而肖某个人简历页面已无法正常打开。
针对“把病人晾在手术台40分钟”这件事,虽然肖某否认了这一指控,但“极目新闻评论员”认为,不管是举报信所述,还是肖某自己的说法,他都的确曾因与护士发生争吵,延迟开始手术,将麻醉后的病人留在手术台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没有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违背了医疗行业的基本准则。
同时该评论员也提出了质疑:这么离谱又草率的事是怎么发生的?难道医院对于这种行为,没有任何监督措施和应急预案?当私人矛盾足以影响医疗服务,当个人情绪能左右患者命运,当规章制度的刚性被私欲人情所侵蚀,医疗安全又有谁来保障?如此“草台班子”的行为,让人忍不住质疑:这种混乱是否具有普遍性?若非有人实名举报,此类行为是否会被长期掩盖?
一位医疗大V且同为麻醉医生的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任何非正当理由,弃麻醉后的病人于不顾,直接离开手术室,这都是犯罪。
解释下:啥情况呢?一台手术,只有三方(外科麻醉手术室)核查了,人到位了才会开始麻醉诱导(多年被外科佬忽悠的血泪史让麻醉佬养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外科不麻”的习惯)。
麻完了,外科的开台准备是同步开始的——备皮上尿管、消毒铺巾等等。
而这位仁兄,在病人麻了后因为“红颜”这样那样的原因,直接跑了、消失了接近40分钟……直接结果是——这台手术“卡住了”。麻完了,器械护士已经洗手上台、外科小工已经铺好无菌单、麻醉医生连文书单子都打齐了……
等的这40分钟,这组人啥都干不了(多半还摸不着头脑在四处找人),排在后面的手术病人也被迫延误(和飞机延误一个道理,前置航班晚了后班铁定晚);最关键是——麻醉深度必须适配合适的外科刺激/疼痛水平。由于缺乏手术刺激,病人诱导后肯定缺容量,血压会往下垮心率会往下掉,麻醉只能减浅/用血管活性药……否则,患者会陷入事实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状态,俗称“麻深了”。
而在“诱导后——外科切皮”前这个时间段,麻醉的控制其实很难:深了不行,浅了也容易出问题,比如术中知晓(就是大家常说的“手术中醒了”)就爱出现在这个节点。
对手术病人来说,麻醉只要开始,每分每秒都是钱(事实上美国ASA的麻醉收费就是按分钟算的),每分每秒都是不断累积的麻醉风险……
平时,碰到手术做的水的、有
因为你个人原因,祸害病人耽误手术室其他人的忍不了。
当前,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