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李婕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肝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医疗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解读在大会上发表的“糖尿病是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关键独立预测因子”的精彩报告和相关临床管理启示。

李婕教授APASL大会现场报告
医脉通:糖尿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关键独立预测因子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请问您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什么?在研究 过程中,您和团队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解决的,能否分享下经验。
李婕教授:这项研究的初衷主要源于糖尿病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关系密切这一临床观察。然而,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MASLD的患者中,糖尿病是否同样是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明确糖尿病在这类患者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数据的异质性:作为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患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心在患者管理、病理评估和检测手段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我们通过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以尽可能减少数据的异质性影响。(2)糖尿病对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考虑到糖尿病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肝纤维化,我们在统计分析中调整了年龄、BMI、肝酶、HBV相关因素等,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多变量回归分析验证其独立关联,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
本研究的一大经验是,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中心间的差异,但通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和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流程,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临床结论。此外,回顾性研究的结果需要结合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以增强其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医脉通:您能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具体机制是什么?
李婕教授:糖尿病是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促进肝纤维化的作用涉及
首次打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外周组织释放过量游离脂肪酸(FFA),大量进入肝脏后被肝细胞摄取并重新酯化,促使肝脏脂肪沉积,最终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二次打击:肝内脂质沉积的持续加重会引发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并激活解偶联蛋白、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及Fas配体的表达。这一系列变化会诱发肝细胞炎症和坏死,推动单纯性脂肪肝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三次打击:在NASH患者中,肝脏铁负荷增加会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形成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这种慢性炎症环境不仅导致更大范围的肝细胞损伤和坏死,还会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持续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最终可能发展为
医脉通:基于您和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和糖尿病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优化肝纤维化的早期筛查和监测策略?有哪些具体的临床建议或干预措施?
李婕教授:
早期筛查和监测策略: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和糖尿病的高危患者,应提高肝纤维化筛查频率,特别关注高龄、肝酶升高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基础筛查可通过非侵入性评分体系,如FIB-4或NFS,进行初步评估。对于FIB-4或NFS提示高风险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或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具体临床建议与干预措施:
(1)HBV抗病毒治疗优化: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加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因此,即使HBV DNA较低或ALT正常,对于肝纤维化风险较高的患者,仍需考虑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如TDF、TAF、ETV)可有效抑制HBV,帮助减少病毒复制并减缓肝纤维化进展。
(2)强化代谢管理:优化血糖控制是管理的关键。减重(≥5-10%)对改善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有显著效果,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计划,帮助患者实现并维持健康体重。此外,血脂管理也至关重要,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对肝脏健康具有间接益处。
(3)定期评估并动态调整管理策略:非侵入性纤维化评分(如FIB-4或NFS)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于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若评分显著升高,应及时复查影像学并评估病情进展。建议通过多学科协作(肝病、内分泌、营养等)为患者提供综合管理,以优化治疗效果并提高长期预后。

李婕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医师)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省部级课题共2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共10项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Hep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eClinicalMedici、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Protein&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