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和DIP支付改革,不能让医生背负盈亏
2024-08-04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事件聚焦
关键词: DRG和DIP支付

“医疗机构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是提高医疗质量,医院的管理者不应该只关注盈亏,更不能让医生背盈亏。”‌8月3日,在国家医保局首场DRG/DIP2.0版分组方案解读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王茹表示。

 

如果我们的医生关注的重点都在医院临床盈亏和奖金挂钩上,就没有时间管理病人了,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救死扶伤。DRG分组按照‘治疗路径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兼顾临床论证和统计分析,DRG分组实施之后,会逐渐规范临床路径,亏损也会越来越少。另外,医院营运部门开展整体运营绩效考核,不是单纯DRG绩效考核,所以至少在我们医院没有这个形成与医生奖金进行挂钩的问题。”王茹表示。

 

王茹建议,第一,临床医生要能够清晰的了解DRG实际付费的目的,这样才能既满足患者的看病用药价格合理的需要,也满足医生临床治疗最佳方案的要求。第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主动作为,做到上传下达,积极向上级部门反馈问题,用数据说话,从而找到最佳答案。


那么,在DRG2.0版分组方案产生过程中,有没有临床专家参与,是如何参与的?8月3日下午,针对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国家医保局DRG/DIP2.0版分组方案解读系列直播第二场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给出了解答。

 

DRG2.0版分组方案产生和调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离不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支持、配合和参与。黄心宇提到,“DRG2.0版分组离不开一线临床专家的深度参与,是因为DRG2.0版分组是为了付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基于临床的实际情况,需要临床专家给我们提供意见、咨询和建议。然后,我们再会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结果与专家做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高标准遴选专家。参与临床论证的专家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负责遴选,所有专家都是经过充分考虑、综合衡量在全国专家库中遴选出来的,每个专业论证组组长均由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同志担任,组内成员都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临床代表性的专家,可以说队伍组成代表了业界最高水准。

 

二是高水平开展论证。我们先后组织700余名专家参与了30多场临床论证会,DRG核心分组由临床专家主导,充分尊重专家意见。每个分组大类的讨论都由学会各专业组主委或副主委牵头,论证意见来自专家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论证意见代表临床现实需要。

 

三是高频次交流对话。在专家论证有了初步结果之后,我们汇集了5000多万条病例数据,有近百名统计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把验证的结果与临床专家再进行高频次沟通。双方争取形成最大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形成最终的DRG2.0版分组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高瑞瑞、石梦竹、孔天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