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汉院士:心电控制系统的5大初步发现,一文总结要点 | OCC-WCC 2024
2024-07-24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心电控制系统

心电活动驱动心脏收缩,心电活动的紊乱可以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传统观念认为,起搏细胞释放的电脉冲通过心脏的“导线”(即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通道)发送到每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心肌同步收缩和心脏的泵血,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了多种新型心脏生物电控制体系,为心律失常防治提供了新理念。近日,在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OCC-WCC 2024)上,陈院士来了题为“心电控制系统:传统理论与我们的初步发现”的讲座,对其团队在新型心电控制系统方面的初步发现进行精彩报告。


心电控制系统的传统理论


➤心脏整体层面: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之间:缝隙连接通道;


➤心肌细胞本身:多种离子通道。


发现一:房室结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


1.GABA递质囊泡的识别

➤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定位房室结发现,房室结起搏细胞下存在丰富的GABA递质囊泡。➤在不同物种上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GABA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发内向电流。


2.GABA递质系统的识别

➤通过构建HCN4遗传标记小鼠,在小鼠上特异性分离房室结起搏细胞(AVNPC),进行单细胞qPCR,发现AVNPC存在完整的GABA递质系统。


➤通过细胞影像学进一步验证了AVNPC存在完整的GABA递质系统。


➤在不同物种上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通过以上探索可发现,AVNPC存在自身内源性的、独立存在的GABA递质系统。


3.GABA能系统功能的验证


(1)GABA能系统可降低AVNPC可兴奋性。


GABA能系统中的递质可增加AVNPC的最大舒张电位,从而降低AVNPC的可兴奋性。兴奋性是传导性的前提和基础。


(2)GABA能系统可改变房室结传导性


通过电标测技术发现,GABA能系统可显著影响房室结内部电信号的传导;通过心电图检测PR间期(PR间期可反应房室结传导)发现,应用小分子化合物(工具药,拮抗剂或抑制剂)对GABA能系统进行干预,小分子化合物浓度依赖性地影响房室结传导性。当洗脱小分子化合物后,房室结传导阻滞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3)GABA能系统不影响心室电参数


针对GABA能系统的干预基本不影响心室电参数。


4.AVNPC的GABA受体特异性敲除小鼠的构建

➤GABA受体敲除后PR间期缩短,房室结传导得到显著改善。


➤GABA受体敲除后房室传导效能增大。


➤GABA受体敲除后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ERP)缩短。


➤GABA受体敲除后室颤概率增加,心室功能降低: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加,心脏功能显著降低。


5.GABA能系统可以充当房室传导阻滞的干预靶点


针对GABA代谢酶、GABA受体和GABA转运体系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6.小结

➤心脏存在内源性GABA能系统;


➤GABA能系统控制房室结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GABA能系统深度决定房室之间电兴奋的传导;


➤GABA能系统调控心电图上的PR间期长短;


➤GABA能系统缺陷与房室传导阻滞息息相关;


➤GABA能系统关键分子可以充当房室传导阻滞干预靶标。


发现二:心室XXX能系统


➤XXX能系统控制心室基础电生理活动:XXX能系统可显著控制心室心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导。


➤XXX能系统控制心室基础电生理活动和心律失常发生发展:XXX能系统缺陷可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增加不仅在存在于动物,还存在于人类。


发现三:心房谷氨酸能系统


➤心房心肌细胞富含谷氨酸囊泡。


➤心房心肌细胞表达谷氨酸能系统。


➤谷氨酸可诱发心房心肌细胞产生浓度依赖性受体门控电流。


➤谷氨酸能系统可调控兴奋性。


➤谷氨酸能系统可控制电兴奋传导。


➤谷氨酸离子型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发生发展。


➤人类心房同样拥有功能性内源性谷氨酸能系统,且具有功能性。


发现四:窦房结起搏的“点火”系统


局部钙释放(LCR)是心脏起搏的发动机,但发动机由谁来点火目前尚未明确。


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谷氨酸与LCR存在明显的时空交集,细胞内加入谷氨酸可增进LCR事件和钙瞬变频率。


我们还发现了点火装置和点火程序,如图1。


图片1.png


图1 窦房结起搏的点火装置和点火程序


发现五:窦房结起搏细胞类似谷氨酸能细胞


传统观念认为,起搏细胞是一种特化的心肌细胞。我们的研究发现,窦房结起搏细胞是驻扎在心脏里的谷氨酸能神经元。


通过聚类分析将窦房结起搏细胞和视皮层神经元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大脑神经元共聚。最终发现两种与大脑皮层相似的细胞,分别为谷氨酸能细胞和γ-氨基丁酸能细胞。后通过标志物排除了γ-氨基丁酸能细胞,最后得出窦房结起搏细胞类似于大脑皮层的谷氨酸能神经元。


此外,窦房结起搏细胞表达谷氨酸递质系统,谷氨酸受体和转运体抑制剂可减慢窦房结组织场电位频率。


专题链接: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世界心脏病学大会(OCC-WCC 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