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不只是发生在一家医疗机构。
近日,蓬塘乡卫生院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工作制度。
对于被评定为末位的科室工作人员,扣发1个月20%的绩效工资;末位淘汰者,扣发1个月绩效工资;末位科室工作人员年度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是每月考核排名最后一名的科室主任,拿不到一些激励奖金。
这还只是扣钱。更厉害的直接停职,甚至解聘。
比如,曾经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就曾通过考试实行末位淘汰,一次性优化裁掉40多人。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咸阳市卫健委不得不予以了强力介入,紧急叫停。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很多医护人员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苍凉感。
忙活半天,结果发现自己只是医药公司、医疗耗材公司的搬运工。
医院被掏空,自己被抛弃。
时代在改变,铁的饭碗也会裂开。
末位是粗暴的强制排名,逻辑是所谓的丛林法则。
但这套法则运用到医务人员身上,是缺乏温度的,也是不合时宜的。
为什么?
第一,末位淘汰制是一种主观、相对评价。
其关注点不是职工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的关系。
职工排名末尾,与其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职责之间,无必然联系。
末位淘汰制,并不能证明职工不能胜任其工作,因此并不合理。
尤其是医护人员,更不适合。
第二,末位淘汰制,在医疗行业本身就一直存在强烈的竞争和职业地位排序淘汰。
特别是医生,都希望自身有独一无二的强势,都想自己在临床某一方面,无可替代。
这才是人性。
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坐船过河后,把船藏起来,告诉你要苦练游泳本领才能渡河,当你在河里挣扎得精疲力尽,直到生命终止,你还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
医生想自己无可替代,但医院的想法,却截然相反。
医院一定希望每个医生,都能被替代。
否则,你不在,病人就没人会处理了?你走了某块业务就开展不了了?
这怎么行。
医院在每个岗位都希望有AB项。
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无可替代,可替代又是必须。
只有这样,医院、医疗系统、卫生事业才更有希望越来越好。
所以,无可替代的永远不应该是技术,而应该是能力和品质。
说什么顾全大局。大局是官家的大局,利益却是自己的利益,谁吃饱了为了官家的大局,去损自己的利益?
真正检验人的,永远是关键时刻,而不是日常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因为人性通常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面对利益、面对危险时。
在这种情况下,末位淘汰制必然会导致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生之间,加深临床技能的护城河和技术壁垒。
看到没有?
医护人员在领导面前是弱者。
如果你不善待弱者,总是把怒气撒向他们,把最阴暗的东西留给他们,最终受害的一定是所有人,无论你的地位多么强势。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医院实行末位淘汰制,多名医护被停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