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门急诊量426万人次,区域内就诊率96%,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生长记
2024-07-10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事件聚焦

“缺氧许久的种子,遇上了政策的东风,顺势发芽结果罢了。”

 

湖南省浏阳市卫健局体制改革科科长王科明刚参加完浏阳医改经验分享大会,谈及超级乡镇医院、浏阳医改时,笑呵呵的他似有很多话想说,但思忖些许后,选择用这句话做回应。

 

看骨科上社港医院,中风了上集里医院……坐落在湖南罗霄山脉北段的浏阳市,交通算不上四通八达,每天却吸引着不少外地患者专程前来求医。

 

从前的浏阳乡镇医疗机构大多负债较重,业务单一,运营艰难、医患流失严重,但13年前的一场深刻医改,让其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超级乡镇医院”,浏阳也获评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

 

1月12日,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联合发布《2023中国乡镇卫生院综合实力千强排行榜》,浏阳市有9家卫生院入围,并一举包揽第一、第二,区域内就诊率高达96%。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6%,浏阳十三年医改交出的这份答卷,让这座革命老区又因医改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如今,湖南浏阳市一家社区医院年门诊量60万以上,年手术量17000多台,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72%以上……浏阳超级乡镇医院还在继续“逆吸”着城市医患,用自身的超能量生长着。

 

缺“氧”的卫生院

 

6月12日上午,从浏阳市区乘车近1个小时,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来到了浏阳最北端的社港镇,直到车子抵达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社港镇卫生院),乡村的宁静才被一股勃勃生机所替代。

 

湘A、鄂D、赣B、粤A……医院门口,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有序入院,“杜绝黄牛”的醒目条幅随处可见;刚步入医院大厅,浓浓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操着不同方言的患者几乎挤满了医院大厅等待叫号。社港镇卫生院的这番“热闹”景象超脱了人们寻常定义的乡镇医院,也让“超级乡镇医院”这一概念具象化了起来。

 

据浏阳市卫健局数据,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达426万人次,基层就诊率达76%,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63.8%;医疗收入接近17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43.9%。

 

提到过去一年浏阳乡镇医院交出的答卷,作为浏阳医改首任“操盘手”的王科明满眼笑意。然而,他也曾做过基层医院的医生、担任过3家卫生院的院长,回想起在基层的20年,王科明想到的是“负债累累”和“举步维艰”。

 

“那时基层就诊率不到50%,卫生院负债较重,医务人员待遇低,激励不足,也留不住患者。”王科明苦笑道,“那时候,大家对一个好院长的定义就是‘能在外边搞到钱的院长就是好院长’。虽然听起来有些讽刺,但我也理解大家的无奈和期盼。”

 

浏阳市集里医院院长赵黎明回忆,当时卫生院就两张桌子几个医生,即使在那个年代居民们也很少会选择来这个‘小卫生院’看病。

 

社港镇卫生院院长陶功林则无奈地说:那会儿检查设备跟不上,医生给患者看骨科的病,大多都依照自身的临床经验。”

 

那个时候的他们,站在卫生院内,却迷茫地看不到卫生院的明天。

 

火车上碰撞出的浏阳医改

 

医改政策的支持,是超级乡镇医院崛起最离不开的养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资源分配不均、设备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是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困境。

 

2011年,医改的风也吹到了浏阳。

 

“得知消息后我是第一个去卫健局报到搞医改的。”王科明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报名的场景。但医改怎么改?从哪改?“当时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王科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迅速组建起医改小组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乡镇医疗机构的现状做了摸底,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浏阳35家乡镇医院负债共计2.7亿元,账面上的资金加起来仅1000万元。

 

乡镇医院资不抵债、没有强专科来“造血”、银行不愿投入……浏阳医改一时陷入了困局。

 

“后来政府出面担保卫生院不会垮,银行才放了钱。”之后的几个月,只要哪里宣称医改做得好、能力提升快、乡镇卫生院发展得好,王科明和同事就马上坐上火车去“取经”:“基本上每次学习结束,大家回到火车上就开始讨论,可以说我们浏阳的医改政策都是在火车上搞出来的。”

 

2011年,浏阳出台了《浏阳市市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医改文件,按照“能放全部放 ”的原则,在药品采购、设备配备、服务权限、职称晋升等政策上进一步松绑放权。

 

“要保证医院的公益性,医改第一步我们就突破了公益一类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科学的补偿机制,取消了医院药品加成。”在王科明看来,医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政府财政投入只能保基本,要保证医疗机构的活力,我们允许卫生院拿出医疗服务收入,增发医护人员绩效;另外,‘放权’也是不想做束缚卫生院发展的枷锁。按照规定,乡镇卫生院只有一级医院的服务权限,但像集里医院科室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开颅手术的标准,在医生资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均具备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因为等级限制不让医院放开手脚去发展。

 

医改政策落地后,浏阳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敢要”与“敢为”

 

基层卫生院的院长们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要政策,为乡镇医疗的发展谋求更多资源和机会;医改部门也“敢为”,积极寻求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乡镇医疗的持续改进。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浏阳的乡镇医疗迎来了质的变化。

 

在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下,浏阳市域内就诊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2017年,浏阳被国务院医改办等四部门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

 

“无改革,不浏阳”。在突破传统机制,因地制宜设定医改政策后,浏阳乡镇医院的账户上,每天流动资金超亿元。

 

曾负债2.7亿的“烫手山芋”如何成了今天的“香饽饽”?谈到这,王科明兴致高涨,绩效改革让收入向一线和专家倾斜调动医护积极性,敢于突破传统机制,乡镇医院可以放手大干。打造“差异性”的特色专科让乡镇医院都有自己强大的竞争优势,“所谓不破不立,只要面向市场、顺应规律,改革就要敢为人先。”

 

浏阳乡镇医院的翻身记

 

2011年,乘医改政策之东风,浏阳乡镇医院的春天来了。

 

“别看集里医院就是个乡镇医院,但它设备先进,专科名气很大,我们就是专门从江西赶过来治病的。”

 

2024年6月13日一早,浏阳市集里医院的急救室中已满是患者。“滴!滴!滴!”的仪器声此起彼伏,江西王女士(化名)的家人刚刚脱离危险,压在王女士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走进浏阳市集里医院,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一家乡镇卫生院,神经医学中心足足占有住院部整栋楼80%,崭新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堪比三甲医院,拥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先进设备,甚至还设有罕见病门诊。

 

浏阳市集里医院院长赵黎明告诉记者,医院1995年引进神经内科,1996年引进眼科,2007年引进疼痛科和结石微创专科,2010年设立ICU,四大王牌专科的建立与快速成长,才让曾经“风雨飘摇”的小诊所“换新天”。

 

“车载CT、急救溶栓、边走边治”,在集里医院门诊大楼前,一辆崭新的5G移动卒中救护车引人注意。回想起当时咬牙做下的决定,赵黎明说:“卒中是常发病,急救设备对于卒中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了解到山东那会儿已使用该类移动单元救助了100余位患者,既然价值重大,哪怕医院过紧日子也要购入。”

 

2018年,浏阳市集里医院获评二级综合医院,以神经内科(中风专科)、眼科、疼痛专科、微创结石专科为特色专科,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设有重症监护室、能做开颅手术的乡镇医院,如今入院的重症急救患者基本无需转院即能完成救治。随后也获评为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等。

 

专科做大后,浏阳市集里医院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基于政府政策和卫健局的支持,在手术方面,只要去卫健局去备案,有服务能力就可以做。”赵黎明介绍,现在集里医院年手术量达17000多台,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达到72%,病人平均住院日从2022年的8天下降到现在的7天。

 

与此同时,浏阳乡镇医院也都在大力发展专科的政策引导下强了起来。社港卫生院因江氏正骨术而闻名的骨伤科,大瑶镇中心卫生院的疼痛科、肛肠科,枨冲镇卫生院的甲亢专科,沙市镇卫生院的蛇伤科、北盛镇中心卫生院的手外科……在差异化的发展下,浏阳乡镇医院拥有了14个具有影响力的基层特色专科。

 

 “乡镇医院要发展,必须强化特色专科建设。只有专科做强了,乡镇医院才能在众多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王科明说。

 

超级乡镇医院“逆吸”城市患者

 

在医改政策的滋养下,浏阳的乡镇医院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它们以一股近乎野蛮的劲头,迅速在医疗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2024年,全国共有3.4万家乡镇卫生院参评的《2023中国乡镇卫生院综合实力千强排行榜》发布,浏阳6家医院上榜100强,其中集里医院、社港镇卫生院位列第一、第二名,北盛镇中心卫生院、大瑶镇中心卫生院高位再进位,永安镇中心卫生院、镇头镇中心卫生院新进100强。

 

王科明介绍,浏阳市35家乡镇医院,去年医疗业务收入接近17亿元。社港医院和集里医院的年医疗收入都突破了4亿元,成为不折不扣的“超级乡镇医院”。

 

“医生技术好、服务态度好、治疗收费低。”6月12日,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住院部,已经做完腰椎滑脱治疗的来自长沙望城区的李娟(化名)对着记者说出了她入院来最大的感受。早前,她在长沙市就医,在医生开出手术治疗方案并告知治疗费用需花费10万元时,李娟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当时听说社港骨科很厉害就来了,没想到加上住院总共才花了5000多块钱,真是来对了。”李娟说。

 

社港镇浏阳骨伤科医院的一大绝活就是百年江氏正骨术,在浏阳市乡镇医院发展专科之初,就从社港镇卫生院独立了出来,成为一家以中医骨伤科为主体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辗转于社港镇卫生院的大厅、诊疗室,看不到城市医院常用的固定支具,随处可见的是具有社港特色的固定用的杉木皮小夹板、自制竹弓牵引器、尺骨鹰嘴牵引器、外敷用的中药包、自制内服外敷的药酒(补肾续筋酒)……然而,这些“新鲜”的医用耗材都是医院自创的器械,价格低廉,最低的只需要几块钱。

 

 “能手法复位的,不动手术治疗;能门诊治疗的,不住院治疗;能钢针闭合固定的,不切开钢板固定。” 72岁的名誉院长江林,是“江氏正骨术”第三代传人。多年来,他始终坚守这3条铁律。

 

也正是在这样的铁律下,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社港镇卫生院)每年诊疗患者30余万人次,住院手术率仅8%左右,远低于同业水平。通过严把手术指征,大量患者在门诊通过手法复位敷药理疗就能愈合,每年为病人节省上亿元治疗费用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国家医药资源和医保资金。

 

“近些年,除了做好江氏正骨术的传承,医院手术开展方面,髋关节、股骨头、桡骨头、肩关节及肩、膝关节置换术,肩、膝、腕、踝关节微创手术,断指再植,静脉滤器置入术等多种手术以及3D打印诊疗技术等新疗法都能实现。”江氏正骨术第四代传承人、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副院长、大骨科主任江涛介绍,2023年医院共开展手术26499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85.88%。

 

社港镇作为浏阳最偏远的小镇,人口不足5万,但浏阳市骨伤科医院2023年的急门诊量就超过了40万,医院整体业务收入4.46亿元。

 

“‘低手术率、低费用、低住院率’是我们医院的发展原则,医院90%的患者都是外地患者,所以你看医院里随处可见的杜绝黄牛的条幅,就是怕他们受骗。他们远道而来,这既是对我们专业技术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责任。”陶功林说。

 

“一号难求、一床难求”,十三年医改,浏阳乡镇医院一洗往日模样,形成了滋养一方、辐射湘赣边地区的浏阳超级乡镇医院集群,紧握“强专科、低收费”两大法宝,在大城市虹吸患者的潮流中,反而以独特的魅力逆吸着城市的医患。

 

2024年6月,记者辗转于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看到诊室里叠挂起来的锦旗、医院里医护忙碌的身影、患者出院时满意的笑脸、正从外地赶来的车辆……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赵苑旨、乔芮

原标题:《基层医疗门急诊量426万人次,区域内就诊率96%,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生长记》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