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亮教授:ADC引领尿路上皮癌诊疗前行丨2024 CSCO 指南会
2024-05-07 来源:医脉通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CSCO指南会于4月26-27日在济南召开。该会议旨在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分享2024版《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亮点。


1715066848225.png



医脉通:CSCO指南是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资料。请您分享一下,2024 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重点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更新?


崔传亮教授:在本年度的CSCO尿路上皮癌临床指南预计将出现重要更新,特别是针对进展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及后续治疗策略。这一变化主要基于2023年10月在欧洲肿瘤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的EV-302研究结果。EV-302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研究,旨在对比Enfortumab vedotin(EV)+帕博利珠单抗方案与吉西他滨+含铂方案在晚期/进展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与传统标准治疗相比,新方案在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关键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具体来说,OS从16个月增长至31个月,各类亚组分析均显示出与总人群的疗效一致性,包括不同的肿瘤位置(上尿路与膀胱肿瘤)、免疫表达状态、转移部位及患者种族等。2024年的NCCN指南第二版的更新上,已将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优先选择方案进行推荐。由于中国作为EV-302试验的参与国之一,并且相关的单药和联合用药方案已在国内完成预期研究,预计CSCO指南也将很快跟进。


随着一线治疗指南的调整,预期后续的二线及后线治疗策略也将相应调整。目前的标准一线治疗吉西他滨加含铂方案,预计将转为重要的二线治疗选项。此外,针对EV耐药问题,其他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可能纳入二线治疗的指南推荐。在中国市场上,如戈沙妥珠单抗在尿路上皮癌后线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同时,对于约10%具有F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来说,FGFR抑制剂也是后线治疗的重要选择。


总体而言,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数据的不断更新,更多的循证依据得以提供,未来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医脉通:ADC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尿路上皮癌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国原研的ADC药物取得了哪些进展?


崔传亮教授:在中国原创的ADC领域,维迪西妥单抗具有代表性。该药物以HER2作为靶点,携带MMAE作为负载,目前已获批尿路上皮癌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的研究覆盖了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以及围术期治疗等多个方面,与EV的研究进展基本同步。


在单药治疗方面,维迪西妥单抗展现出了接近50%的有效率,与EV药物的数据相当。在一线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单臂试验中有效率也超过70%。因此,在2023版CSCO指南中,维迪西妥单抗的后线治疗及其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的一线治疗方案均得到推荐。


此外,一项正在进行大型的III期对照研究,探索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对比吉西他滨和含铂药物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预计在近几年会公布研究结果。从前期研究数据来看,该研究有望取得与EV-302研究类似的成果,预期将成为未来一线治疗的选择之一。


国内研发的ADC药物不仅限于维迪西妥单抗,还包括针对多种不同靶点的ADC,如针对NECTIN-4、Trop-2,以及负载不同药物如MMAE、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这些创新药物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涵盖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等多种研究领域,预计将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抗HER2-ADC在尿路上皮癌治疗领域大放异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ADC药物不断涌现,其他靶点的ADC药物进展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又该如何选择?


崔传亮教授:在我国,目前已经获批的相关ADC药物主要有两种:维迪西妥单抗和戈沙妥珠单抗。其中维迪西妥单抗具有明确的尿路上皮癌适应证。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维迪西妥单抗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对维迪西妥单抗产生耐药性或治疗失败的患者,探索新型ADC治疗策略非常必要。


EV预计不久后将在国内上市。EV的靶点,Nectin-4在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因此通常不需要进行人群筛选或靶点检测。如果维迪西妥单抗的治疗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考虑使用EV,虽然同样以MMAE为药物载体,但作用靶点的差异可能使得它们在交替使用时为患者带来额外的益处。此外,戈沙妥珠单抗等新药也值得考虑。当然,这都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来进一步验证。


当前,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新的靶点和新负载药物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一些积极的疗效数据。尽管如此,这些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更新和验证。因此,指南推荐更多的患者参与这些新药的临床研究,以便优先获得后线治疗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推动了医学研究的进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