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磊教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改善Richter转化患者预后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
2024-02-2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Richter转化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1月26-2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在海口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接受采访,分享Richter转化相关进展。



医脉通:Richter转化是一类少见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首先,请您谈谈发生Richter转化的CLL/SLL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范磊 教授


Richter转化是指CLL/SLL患者同时发生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中,大多数是CLL患者经过自然病程的发展或治疗以后,克隆演变成侵袭性更高的淋巴瘤,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的是霍奇金淋巴瘤


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CLL患者,如果在临床中出现了如发热、明显的盗汗、体能下降,或者是大包块病变,以及出现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同时部分血液肿瘤指标比如乳酸脱氢酶、铁蛋白、PET-CT的SUV增高等,我们就要高度怀疑患者是否出现了Richter转化。在临床中,对于是否确认Richter转化,我们需要做病理活检,通过病理活检才能确认患者是否存在Richter转化。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确认了Richter转化,预后通常不太乐观,大多数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左右。


脉通:发生Richter转化的CLL/SLL侵袭性高、临床进展快、患者生存期短。请您谈谈导致CLL/SLL患者发生Richter转化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范磊 教授


Richter转化是CLL患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Richter转化,疾病的侵袭性明显增高,进展明显加快,生存期也会明显缩短。临床中到底有哪些CLL患者具有Richter转化的高危因素?一般来说,第一,如果患者经过多线治疗,那么发生Richter转化的概率会增加。第二,如果患者分子生物学具有一些高危的因素,比如TP53突变,NOTCH1突变等,也容易出现Richter转化。第三,如果患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尤其是高度复杂染色体异常,那么他出现Richter转化的概率会明显升高。最后,伴发EB病毒的感染也会增加Richter转化的概率。


医脉通:本次大会,您报告了Richter转化的诊疗进展。请您谈谈目前针对发生Richter转化的CLL/SLL患者,涌现出了哪些新药/新方案?对于这部分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您对未来研究的开展有哪些展望?


范磊 教授


临床中Richter转化患者的生存预后不是特别乐观,因此我们特别关注临床的治疗问题。既往,我们沿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来治疗Richter患者,如免疫化疗R-CHOP方案。但是现有的证据表明,仅采用免疫化疗方案,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


近年来,一些新药和新疗法的出现在不断改善Richter转化患者的预后,包括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这些小分子药物。另外还有一些双特性抗体,比如说CD3/CD20的双特性抗体也提示对于Richter转化的患者显示出非常不错的近期疗效。当然CAR-T细胞疗法也是非常热门的一个治疗方案。从目前的数据来看,CAR-T治疗Richter转化患者的有效率可以超过60%,完全缓解率超过40%,近期的疗效非常的不错。当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减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我们治疗Richter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有合适的供者、体能状态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因此在临床中,我们如何把这些新型药物进行组合,寻找或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改善Richter转化的临床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是我们临床医生的任务。


1708962610608708.png

范磊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青年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淋巴肿瘤的精确诊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