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下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院区一层小儿内科候诊区坐满候诊的患儿和家长。16个诊位上,医生们都在忙碌看诊。该院医生高金明介绍,自9月1日开学起,儿内科接诊的患儿就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
“孩子发烧五六天,中间一直吃着药,没想到竟然还是发展成了肺炎。”拿着
3天后,孩子的上呼吸道症状没有缓解,周女士在附近诊所给孩子换了药,继续在家吃药观察。6天后,孩子开始持续高热,周女士这才着急了,带孩子来到儿童医院顺义院区就诊。经胸片和CT等影像学检查,此时患儿已经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肺实变,确诊
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但今年也出现了低龄化特点,一些3岁以下幼儿也有发病。“有一些感染的孩子前期可能不会出现反复或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看似不严重的假象迷惑了家长,可能延误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高金明提醒家长,当患儿出现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常贺生介绍,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非典型病原,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属于传染病,但其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
“每年秋冬季,学龄期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情况非常常见,但今年出现了较多持续高热、反复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患儿。”常贺生说,一方面是开学后孩子们密切接触,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与三年来孩子们居家时间长、户外锻炼少等因素导致的身体免疫功能减弱有关。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可针对性预防的疫苗,常贺生提醒,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首先要增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运动等以提升自身抵抗力。同时,感染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保持居室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学校、幼儿园等场所也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来源:“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科普综合
原标题:《学生感染增多!医生:千万别拖成肺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