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洪天配教授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读:2021年11月6-7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国糖尿病杂志》主办的“2021年北京大学内分泌代谢病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于线上火热召开,医脉通受邀进行全程直播。
在本次大会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教授以「糖尿病治疗变革:从降糖达标到改善心肾临床结局」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洪教授带着大家回顾了糖尿病治疗理念的转变过程,梳理了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专家介绍
洪天配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7届),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第7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等6个期刊的副总编,BMJ、Diabetes Care等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专家。
糖尿病治疗理念转变,推动新型药物研发
“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CAPTURE研究发现“约1/3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我国大庆研究23年随访数据显示“高达半数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人们对于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管理目标逐渐从单纯地“追求血糖达标”,逐渐转向“兼顾糖尿病患者总体结局(尤其是心肾结局)的改善”,传统的降糖药物不能满足新的临床需求。
此外,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由「三重唱」到「八重奏」的转变,推动了新药研发的步伐,针对糖尿病治疗新靶点的降糖药物相继出现,其中GLP-1RA、DPP4i、SGLT-2i是新型降糖药物的代表。
新型降糖药心血管/肾脏结局研究结果汇总
会上,洪天配教授就已发布的新型降糖药“心血管/肾脏结局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
➤DPP-4i类药物
总体来说,DPP-4i类药物对于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影响是中性的,获益并不明显。此外,
➤GLP-1RA类药物
在肾脏结局方面,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及度拉糖肽可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但其获益主要是由减少新发大量白
➤SGLT-2i类药物
➤更多研究进展
今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AMPLITUDE-O研究结果显示:依培那肽(efpeglenatide)具有降低MACE和肾脏复合终点事件风险的潜力。
今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CORED研究表明:索格列净能够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的风险。
此外,近期发布的DAPA-HF、EMPEROR-Reduced、EMPEROR-Preserved等心衰人群的临床试验显示,SGLT-2i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可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风险。重点是,这三项研究均纳入了近半数非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研究结果将心血管获益人群的范围由糖尿病患者扩展到非糖尿病患者。
兼顾血糖达标与结局改善,注重疾病的综合管理
随着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涌现,国内外诊疗指南做出了相应更新,总体来说,对于伴ASCVD或高危因素、心衰(HF)、慢性肾脏病(CKD)的T2DM患者,建议应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或肾脏获益证据的降糖药。
不过,洪天配教授强调,改善心肾临床结局固然重要,但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中血糖达标现状依然很不理想,因此应兼顾血糖达标与改善结局,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此外,对于T2DM合并ASVCD的患者,临床上更应积极采取综合管理的策略(生活方式干预、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体重管理等),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医疗模式,实现全方位的优化治疗方案的落地。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