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第18届国际骨髓瘤研讨会(IMW)于2021年9月8-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和线上同时举行,会议由国际骨髓瘤学会(IMS)主办,致力于促进
医脉通: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老年MM的治疗现状,老年MM患者目前仍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鲍立教授:
MM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欧美国家的中位发病年龄达到69岁。由于我国对老年MM患者重视程度较低,许多老年MM患者未能确诊,因此我国MM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低于国外报道水平。但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MM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中位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接近欧美国家水平。
目前老年MM患者仍存在一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首先,虽然MM患者年龄较大,部分患者年龄超过80岁,但是目前大部分MM相关临床试验只入组年龄为18-75岁的MM患者,因此年龄大于75岁的老年MM患者接触新药的机会远低于年轻MM患者,而且部分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无法通过临床试验的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其次,老年MM患者合并症相对较多,部分患者可能受到
由于目前大部分MM相关临床试验排除了老年患者,老年MM患者临床上依从性也较差,因此许多临床医师对老年MM的治疗也缺乏足够的经验。目前老年MM的治疗也普遍相对保守,大部分仅采用姑息治疗,导致目前我国老年MM患者人群普遍存在治疗不充分的情况,因此我国老年MM患者的预后相比于欧美国家也相对更差。
医脉通:本次IMW大会上,您的团队公布了一项IAd方案对比IRd方案治疗老年MM患者的研究结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两种治疗方案在老年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鲍立教授:
本次IMW大会上我们公布了一项对比两种三药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年龄>65岁)、身体情况较差(IMWG虚弱评分>2分或梅奥诊所Frailty评分为虚弱)的初治MM患者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入组9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1岁(范围:65-88),29.5%的患者年龄大于75岁。研究中患者分别接受了IAD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三药联合方案的疗效接近。中位随访10个月(范围:1-20)时,所有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80.9%,其中IAd组患者的ORR为80.9%,IRd组为81.0%。IA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个月,IRd组的中位PFS未达到。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12个月OS率为81.0%。
两种三药联合方案的安全性良好。9.5%的患者出现≥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AE),13.7%的患者出现≥3级胃肠道AE,13.7%的患者出现
总体来看,相比于年轻患者或身体情况较好的老年MM患者,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MM患者疗效依然较差。该研究中三药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既往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适合作为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MM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医脉通:鉴于该研究中老年MM患者的死亡率仍相对较高,您认为该如何进一步探索联合治疗方案,以改善老年MM患者的预后?
鲍立教授:
该研究中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4例患者早期死亡(≤60天)。老年MM患者的早期死亡率的确较高,主要是两个原因所导致的。首先,研究纳入的老年MM患者基本情况较差,大部分患者具有合并症,部分患者由于合并症导致了早期死亡。其次,研究中大部分老年MM患者接受了二代测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细胞遗传学风险高危,这部分患者接受三药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也不佳,早期死亡率也因此较高。
由于老年MM患者身体情况相对较差,用药机会相比于年轻MM患者较少,很难经历多线的治疗。此外,由于老年MM患者细胞遗传学风险较高,普通的两药联合方案或姑息治疗对于生存的延长效果较差。因此对于初治老年MM患者,一线治疗应当避免单一的姑息治疗方案,尽可能考虑
医脉通:对于老年MM未来的治疗前景,您还有哪些展望?
鲍立教授:
老年患者是目前MM治疗的难点,也是治疗的重点。虽然目前国外相关研究也在探索老年MM的治疗方案,但是相关治疗方案通常不适用于身体情况较差的MM患者。目前老年、身体情况较差的MM患者的治疗选择仍然较少,仍有必要开展更多临床研究,为这部分患者探索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老年MM的治疗仍需要尝试更多新药,如达雷妥尤单抗、伊沙佐米、地塞米松、Selinexor等,以进一步延长OS。期待未来更多临床研究能够探索这些新药联合方案在老年MM患者中的疗效,积累更多临床经验,为老年MM患者带来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参考资料:Li Bao, et al. 2021 IMW. P-160.

鲍立 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库成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