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慧,郎宁,袁慧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 isimaging,DKI ) 是一种在传统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基础上延伸的新兴扩散成像技术,反映生物组织中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它能够敏感地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可以反映疾病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基于非高斯扩散理论的DKI技术最早由Jensen教授于2005年提出,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DK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系统疾病的研究,并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全身各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DKI基本原理
生物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在不同组织结构中有所差异,通常表现为两种分布形式,即高斯分布和非高斯分布。高斯分布是指水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在各方向扩散程度相同,即各向同性扩散,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TI技术都以此分布形式为理论基础,随着设定的扩散系数(b)的增高,水分子扩散信号呈单指数形式衰减。非高斯分布则是指水分子受复杂的组织结构因素影响,在各方向扩散程度不同,即各向异性扩散,此时水分子扩散信号呈非单指数形式衰减,常规DTI模型会导致很大误差,如果引入非高斯分布模型模拟水分子的信号衰减则能明显减小误差。
DKI是一种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探查水分子扩散特性的技术,该技术引入峰度(kurtosis)的概念来量化真实水分子扩散位移与理想的高斯分布水分子扩散位移间的偏离,进而来表示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以及扩散的不均质性。因此DKI是联合了DTI中的扩散张量和峰度张量对水分子扩散的受限过程进行了更高级的描述。DKI与传统的DWI采用同一类型的脉冲系列,但需要的b值更高。此外,DKI扩散敏感梯度场施加的方向至少为15个,b值至少为3个。
2. DKI主要参数
DKI使用标准DWI序列,参数由DWI图像后处理得出,主要参数包括其本身的参数,如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anisotropy,KA),同时还包括DTI的参数,如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on,R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on,AD)。
在评估疾病进程和治疗预后中,这些峰度参数的参数图发挥着重要作用。MK是DKI应用最有价值的参数,代表多b值下扩散峰度在所有梯度方向的平均值,是评价感兴趣区内组织微结构复杂程度的指标。MK值的大小与组织微结构复杂程度相关,结构越复杂(如细胞密度大、细胞异型性及细胞核多形性明显等),MK值越大。KA与FA相似,
3. DKI在各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3.1 中枢神经系统
3.1.1
中、重度脑损伤因影像征象和临床症状明确,易于诊断。而轻度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规影像学检查脑实质内均为阴性表现。有研究表明DKI能提供其他
双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在mTBI发展过程中都会发生损伤,因此,此研究证实DKI可提示mTBI患者皮层灰质结构等微观组织信息的改变,对解释其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有较大临床意义。因DKI对脑损伤较为敏感,有研究证实其可对脑损伤后患者认知功能进行预测。Grossman等发现丘脑和内囊神经细胞结构丢失会导致MK的减低,并于随访发现mTBI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与丘脑和内囊结构改变有关,表明MK在丘脑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认知损伤。
3.1.2 脑肿瘤
在成年人中,颅内发病率最高的原发肿瘤是
3.1.3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DKI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也逐渐将DKI应用于
3.2 消化系统
3.2.1 肝脏
目前肝脏DKI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少,且未深入探究DKI参数的可重复性。谢丽芬等研究发现DKI在正常人肝脏成像中具有可行性,并探究了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表明右肝中层和左肝下层的MD值、MK值的可重复性较好,左肝的平均MD、MK值较右肝高,但可重复性较右肝差。
3.2.2 胆管
肝外
3.2.3 胰腺
3.2.4 直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王莉莉等对69例直肠癌患者行常规扫描加DKI扫描,结果显示MK、RK在D2-40、CD31阳性组参数值高于阴性对照组,以MK在两组间的差异更显著,MD在D2-40、CD31表达阳性组参数值低于阴性对照组。该研究证实了DKI成像不仅可反映直肠癌组织的复杂程度,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从而为临床无创地评估直肠癌术前恶性程度提供依据。相比病理免疫组化分析,DKI成像技术在肿瘤异质性检测方面更具有优势,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3.3 泌尿系统
目前DKI应用于肾脏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主要为健康人肾脏的前瞻性研究。正常肾脏的DKI成像研究可以为以后的肾脏疾病研究提供参考。Pentang等首先对正常肾脏进行DKI成像研究,以此评估DKI在肾脏成像中是否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肾皮、髓质间的MK、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髓质 MK 值小于肾皮质MK值。但该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设定的最高b值太小而且样本量较少(10例),未说明是如何克服腹腔肠管气体影响的。
Huang等进一步研究了37名健康志愿者的肾脏,显示两侧肾脏相应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皮质的峰值指标(MK、RK、AK)低于肾髓质,而扩散加权指标中除了FA,其余指标(MD、AD、RD)肾皮质均高于肾髓质。该研究认为DKI模型在正常人的肾脏成像方面具有可行性。曲
3.4 生殖系统
3.4.1 乳腺
虽然乳腺DWI单指数模型及DKI模型都能够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诊断,但DKI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对良性病灶也有很好的鉴别能力,增加了乳腺肿瘤的诊断信心。
3.4.2 前列腺
陈丽华等回顾性分析5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组和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DWI及DKI扫描,结果显示PCa组MK、AK、RK值高于BPH组;PCa组MD、AD、RD值低于BPH组。Rosenkrantz等对57例PCa患者分别进行DKI和DWI研究,以探究DKI检出外周带癌的可行性,结果发现DKI对PCa的诊断价值高于DWI,病灶及恶性程度较高组织的MK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鉴别前列腺外周带良恶性病变方面,MK有很高的潜在临床价值,并且对于肿瘤分化程度的评估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相比于传统弥散序列(DWI、DTI),DKI能提供更多参数,有助于早期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并对肿瘤分化程度的评估提供帮助。
4. 总结及展望
作为一种建立在非高斯分布模型基础之上的新兴MRI技术,DKI能更准确地描述水分子扩散时的受限程度和不均质特性,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体内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从以上临床研究中可发现,虽然一些部位的研究尚未涉及,但DKI在全身主要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评价、鉴别诊断等方面已具有初步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应考虑到以下方面:不同部位要选择合适的b值和扩散方向数目,DKI的定量测值要选择合适的感兴趣区和适宜的选取方法,不同型号的MRI扫描仪其后处理方式也不同。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DKI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诊断。
来源:张家慧,郎宁,袁慧书.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的临床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8,9(04):316-32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