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25 中国强音 | 叶雄俊教授:肾癌诊疗双维突破——深度学习技术驱动病理分型,肿瘤微环境解析重塑精准治疗范式
2025-04-16
关键词: EAU25

2025年第40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年会于3月21-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作为欧洲影响力首屈一指的泌尿外科学术盛会,此次EAU25年会汇聚了泌尿学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叶雄俊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肾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会议亮点。



医脉通:作为中国泌尿外科创新研究的标杆团队,您的团队在EAU25年会上呈现了系列研究成果,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叶雄俊教授


在今年的EAU25年会上,我们团队共有两项研究成果入选大会的壁报展示环节。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专家级模型结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预测肾肿瘤病理类型。


尽管术前影像学检查在肾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病理类型及预后预测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我们这项研究旨在采用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技术,基于肾肿瘤的MRI影像特征,构建预测模型,以实现对肾肿瘤良恶性及病理类型的精准判断。


研究样本来源于国内两家医疗中心,共纳入392例肾肿瘤患者的MRI影像数据,涵盖153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67例pRCC和62例chRCC和1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回顾性分析这些数据,结果显示:基于无创MRI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肾肿瘤良恶性判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05;在ccRCC与pRCC的区分中,AUC值为0.895;在ccRCC与chRCC的区分中,AUC值为0.881。这一结果表明,借助现有的MRI影像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肾肿瘤良恶性的精准区分,并对主要病理亚型进行准确鉴别。


未来,我们计划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索其在不同临床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二、肾细胞癌(RCC)中肿瘤内结节之间的演化关系及其肿瘤微环境的差异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指导。


多结节分布是RCC的一种独特表现。目前,RCC的诊断和药物选择通常基于对单个结节的检测结果,这可能是药物治疗反应有限的原因。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肿瘤中不同大小结节的取样和分析,比较不同结节之间的演化关系以及肿瘤微环境(TME)之间的差异,从而为RC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研究共纳入4例ccRCC患者。从每位患者处收集了三个结节样本(大、中、小)和10ml血液。对结节样本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而对血液样本仅进行了WES。所得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建立了一个患者来源类肿瘤细胞簇(PTC)模型,以评估药物敏感性。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瘤内结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小结节中T细胞浸润更为丰富,药敏实验表明其对免疫治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而大结节中T细胞浸润较少,基于PTC模型的研究发现其对靶向治疗更为敏感。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靶免联合治疗在转移性肾癌(mRCC)治疗中能够取得更佳的疗效,也为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医脉通:在今年EAU25年会中,您对哪些研究比较感兴趣?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叶雄俊教授


在EAU25年会期间,我重点关注了mRCC的治疗进展,尤其是针对实际病例的治疗策略。近年来,mRCC的一线治疗多采用靶免联合治疗策略,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可达55个月左右。然而,随着治疗的推进,许多患者会逐渐进入耐药阶段,这给二线及后线治疗带来了挑战。


在今年的EUA25年会上,专家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讨论指出,在一线免疫治疗失败后,二线继续采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既往研究结果也论证了上述观点,以CONTACT-03研究为例,该研究是一项针对晚期RCC免疫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对比卡博替尼单药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然而研究结果最终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的失败提示了联合方案在免疫治疗耐药后的患者中可能不具优势,需探索更精准的适应人群或序贯策略。另一项研究 (TiNivo-2试验)是一项针对晚期mRCC患者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替沃扎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失败后的二线/三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同样未达到主要终点,但显示替沃扎尼单药治疗存在临床意义。这两项研究均显示靶免联合治疗策略在二线治疗中未优于单药治疗,提示了需避免此类策略的泛化应用。


因此,在二线治疗中,更多专家倾向于选择患者此前未使用过的靶向药物,或者采用靶靶联合的治疗策略,以期为进入后线治疗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