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基础功之5种常用缝合方法
2025-10-27
外科基础功—5种常用缝合方法
Basic Surgical Skills
器械使用
消毒铺巾
缝合打结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缝合方法,除前两期分享的缝合方法外,此次分享的是目前临床工作中5种比较常用的缝合方法,它们分别是: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水平褥式缝合、垂直褥式缝合、十字交叉褥式缝合(8字缝合),单纯间断缝合可谓是入门级的,适用于所有医师,内科穿刺置管固定也需要用到,执业医师考试、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结业考试都会考到,我会写的详细一些,其它4种缝合简单分析。

图片
01
单纯间断缝合

单纯间断.jpeg

单纯间断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是最基础的缝合技术,每针单独打结,缝线间互不相连。

🔍适用场景:最基础的缝合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皮肤、皮下组织的关闭。

🔍缝线选择

一般皮肤:3-0或4-0不可吸收线(如丝线、尼龙线)。  

面部/美容缝合:5-0或6-0单股线(如聚丙烯线)以减少瘢痕。  

🔍缝合细节要点

💡1. 针距与边距

针距(两针之间的距离):  1 cm

边距(进针点距伤口边缘的距离):  0.5 cm  

💡2. 进针与出针角度

垂直进针:针体与皮肤表面呈90°,确保缝针垂直穿过全层皮肤(表皮、真皮及部分皮下组织)。  

对称性:两侧组织的进针深度和边距需严格一致,避免错位

💡3.如遇到两侧表皮高度差明显的伤口,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进针出针的层次不同来修正,也称深度校正单纯间断缝合

修正单纯简断.jpeg

单纯间断缝合视频演示)



图片
02
单纯连续缝合

单纯连续.jpeg

单纯连续缝合(Simple Running Suture

🔍适用场景:

💡长而直的伤口(如腹部切口、血管/肠道吻合)。

💡低张力区域,需快速关闭的伤口(如剖宫产子宫缝合)。

💡不适用于感染伤口或需要调整对合的情况。

🔍缝合技巧:

💡起始:先打一针间断缝合并固定线尾,再连续缝合。

💡针距:保持均匀(通常5-10mm),边距与针距一致。

💡收尾:最后打结固定在最后一针的线环上。

💡注意:全程保持适当张力,避免过紧导致组织缺血。

单纯连续缝合视频演示)


图片
03
水平褥式缝合
水平褥式缝合.jpeg

水平褥式缝合(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

🔍适用场景:

💡高张力伤口(如筋膜、厚皮肤)。

💡需要外翻对合的伤口(如手掌、足底)。

💡可能用于止血(如皮下出血点加压)。

🔍缝合技巧:

💡进针方式:

从伤口一侧远处进针,同侧近处出针;

跨越伤口至对侧近处进针,远处出针。

💡边距:两侧边距一致(通常5-10mm),形成“U”形。

(水平褥式缝合视频演示)


图片
04
垂直褥式缝合
垂直褥式缝合.jpeg

垂直褥式缝合(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适用场景:

💡需要深层和浅层同时关闭的伤口(如皮下脂肪厚的腹部切口)。

💡要求精确皮肤对合的部位(如面部、关节)。

🔍缝合技巧:

两步进针:

💡深层:远侧进针,深达皮下组织,跨越伤口至对侧远侧出💡浅层:反向进针于近侧真皮层,跨越伤口至对侧近侧出针。(❗❗❗浅层进针、出针均不可离切口过远,否则会出现严重外翻情况,同时浅层进针、出针的距离也应当对等,否则会出现一侧伤口外翻情况。)

(垂直褥式缝合视频演示)


图片
05
十字交叉褥式缝合
10字交叉.jpeg

十字交叉褥式缝合(Cruciate Mattress Suture)也就是我们经典的8字缝合(figure of 8 suture)

🔍适用场景:

💡高张力且需广泛对合的组织(如筋膜、肌腱修复)。

💡需分散压力的伤口(如褥疮闭合)。

💡血管结扎和止血(最常用)

🔍缝合技巧:

💡交叉缝合:两针水平褥式缝合垂直交叉,形成“X”形。

💡打结:四个线尾汇聚于一点打结,均匀分布张力。

💡优势:减少单点压力,降低组织切割风险。

(十字交叉褥式缝合视频演示)


来源:权释医学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