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专访李涛教授:儿童肥胖防治的多学科协作与社会共治 | 2025 COC
2025-09-03

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年8月15~17日,2025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涛教授围绕“儿童肥胖防治的多学科协作与社会共治”分享新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上,您就“青少年肥胖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了专题分享,能否介绍一下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


李涛教授: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学校食堂饮食油腻、学习压力大、活动时间少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青少年肥胖多学科诊疗模式已开展十余年,核心团队由儿科、营养科、内分泌科、妇科内分泌科、小儿泌尿外科以及减重代谢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该模式旨在为青少年肥胖患者打造一站式个性化减重方案。临床上,首先考虑改变生活方式,但目前针对儿童的药物较少,仅有二甲双胍可用于儿童糖尿病。且多数儿童肥胖患者还伴有心理问题,如抑郁、自卑,以及多种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脂肪肝等。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在青少年肥胖治疗中至关重要。


医脉通: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您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如何共同参与防控?


李涛教授:青少年肥胖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喂养;

学校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目前虽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

社区可提供运动健身设施,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多运动。


此外,市面上的减重训练营虽能在短期内帮助孩子减轻体重,但存在体重反弹的问题,尤其对于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kg/m2的儿童,可能需要医学手段干预,单纯依靠毅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家长应选择科学专业的减重训练营,避免盲目跟风。


青少年肥胖问题不容忽视,40%~80%的肥胖儿童可能延续至成年肥胖,给社会和医疗带来沉重负担。全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肥胖问题,提高认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医脉通:传统观念曾认为孩子胖是福气,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存在诸多负面影响,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肥胖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


李涛教授:传统观念认为孩子胖是福气,但肥胖实则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男孩可能因肥胖导致隐匿性阴茎,影响生育;女孩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痤疮、多毛等症状。此外,肥胖还可能引发脂肪肝、睡眠障碍及心理问题(如自卑、社交障碍)。因此,对于肥胖的儿童,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前往专业体重管理门诊进行全面系统评估。若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减重代谢手术。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成年后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专家简介:


1756895891656181.jpg

李涛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减重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减重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症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胃肠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体重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数理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与体重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肥胖联盟联盟主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