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 检测EGFR突变丰度很重要
2011-08-16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关键词: NSCLC EGFR
文献标题:Relative Abundance of EGFR Mutations Predicts Benefit From Gefitinib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文献出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11-07-25.
期刊影响因子:18.97
PMID:
21788562

  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丰度,可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相关研究论文7月25日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研究者利用两种敏感度不同的检测方法——直接DNA测序法和突变特异性扩增技术对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结果显示,EGFR突变量大的病人(51例),疗效较好(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EGFR突变量小的病人(18例)疗效一般(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两组差异非常明显。EGFR突变丰度高和低的病人,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均好于无突变者(31例,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

  研究者称,目前,对肺癌病人,一般先检测有没有EGFR突变,如果有突变,就建议用靶向药物治疗。今后要对有EGFR突变的病人进一步分类,根据突变量的大小,决定是否用靶向药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研究者说

  主要研究者之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三科主任周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前医学界认为,符合女性、不吸烟、腺癌这3个因素的肺癌病人,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这两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60%。后有研究发现,基因突变才是关键因素,如果检测出有EGFR突变的肺癌病人,服用这两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80%,很多晚期病人已经存活3~5年,最长7年。

  吴一龙教授介绍,此前他们的研究已发现,与欧美等国家病人不同,中国晚期肺癌病人中30%都会出现EGFR突变的情况,据此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疗效是传统放化疗的3倍以上,晚期肺癌病人生存期可达到2年以上,传统治疗仅能维持10个月左右。

  但为什么还有20%~30%的肺癌病人有基因突变,却用药无效或者短时间后就失效?于是,他们提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丰度可能与肺癌靶向药物疗效存在一定关系的假说,并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不同检测方法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不同的特点,设计了探讨EGFR基因突变丰度差异性的研究,最后得出明确的量效结论——EGFR突变丰度高的病人靶向药物疗效最好,低丰度的病人效果较差,没有突变的没有效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靶向药物量效关系的概念,并对未来肺癌更有效、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