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呼吸经纬,织生命长卷”
医脉通:ILD合并肺癌时,在诊断方面有哪些特殊性和难点?临床该如何提高对这类复杂病例的诊断准确性?
李锋教授
ILD合并肺癌的诊断涉及两个核心问题——肺癌的诊断与ILD的诊断,临床中需优先关注肺癌诊断,但两者均存在不容忽视的特殊性与难点。
在肺癌诊断中,诊断方式的选择是关键。若怀疑肺癌病灶位于外周,经皮肺穿刺是相对安全的方式,对肺的影响较小,但穿刺针需经过正常组织甚至纤维化组织到达病灶,存在出血和
ILD的诊断难点则在于其类型繁多(达200余种),需明确具体亚型。其中,
医脉通:ILD与肺癌“互为因果、相互加重”,在治疗上需要多学科协作,具体该如何整合呼吸科、肿瘤科等多学科资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锋教授
ILD合并肺癌涉及呼吸科(尤其是ILD亚专科)与肿瘤科等多学科,治疗中需对两种疾病 “并重看待”,既优化肺癌治疗,又严防ILD急性加重。
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要结合患者的ILD基础疾病类型,评估肺癌治疗手段(化疗、免疫治疗、
在治疗全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考虑到临床中部分肺癌治疗药物可能引发原有ILD加重,甚至诱发药物性ILD,因此需提前制定预案,明确若出现ILD加重的抢救措施,如高流量吸氧、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医脉通:ILD合并肺癌的患者,在抗纤维化治疗与肺癌治疗的协同方面,目前有哪些探索成果?未来还可从哪些角度优化两者的协同治疗策略?
李锋教授
目前在协同治疗方面,抗血管生成药物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类药物既能对肺癌发挥治疗作用,又能改善ILD相关的肺纤维化,实现 “兼顾治疗” 效果。例如
未来的优化方向需聚焦于 “共同发病机制与靶点” 的挖掘。当前已有厂家开始尝试基于两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开发既能治疗肺癌、又能治疗肺纤维化,且不会加重ILD的药物。通过深入研究ILD与肺癌的共通病理生理过程,找到核心作用靶点,研发具备 “双治疗效应” 的药物,将是实现两者协同治疗的关键突破点,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
李锋 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亚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间质性肺病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间质病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上海市呼吸医师协会委员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呼吸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委员会科普工作组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呼吸学组副组长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