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stas N. Fountoulakis, MD, PhD
治疗指南已成为整个医学及精神病学的重要元素。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发布了首个针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指南。此后,大量指南及治疗准则不断涌现,反映出业内对学科领域了解的深入及观点和理念的变化。一些指南试图追赶最新的循证学依据,而其他则更多地纳入了专家共识。
本文回顾了最近(2010年后)发布的三个双相抑郁治疗指南,分别为世界生物精神病学学会联合会(WFSBP)指南、加拿大焦虑与心境障碍治疗网络/国际双相障碍学会(CANMAT/ISBD)指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
★WFSBP指南
氟西汀*:当奥氮平单药治疗被视为安慰剂设置时(Tohen et al. (2003).)
WFSBP指南于2010年更新,基于循证学利弊对各种药物进行了详尽的分类。上表为证据分类A和B的治疗手段:被划分为A-1级的药物仅有
该指南并未固着于循证学依据的位次排名,提供的是利弊分析及如何治疗双相抑郁的推荐,同时给临床医师预留了充分的自由。WFSBP指南或许是迄今为止这些指南中权衡性最佳、临床最实用的指南。
指南全文下载:2010年WFSBP双相急性抑郁发作治疗更新
★CANMAT/ISBD指南
该指南于2013年更新。指南推荐,针对双相抑郁的一线单药治疗为锂盐、拉莫三嗪及喹硫平(速释及缓释剂型);一线联合治疗为锂盐或双丙戊酸盐+一种SSRI,奥氮平+一种SSRI,锂盐+双丙戊酸盐,以及锂盐或双丙戊酸盐+
该推荐引发了很多重要的关注,其中之一在于锂盐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7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仅有1项结果为阳性。另外,对于血锂浓度已超过0.8 mEq/L的患者而言,其结果仍为阴性。
与之类似,推荐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双相抑郁也值得商榷,因为5项相关试验结果为阴性;事实上,支持拉莫三嗪的证据尚不如支持
尽管有个别证据显示,在锂盐或丙戊酸盐基础上联用某种特定抗抑郁药可能有效,但显而易见的是,抗抑郁药或其中的SSRIs对双相抑郁的治疗并无类属效应。尚无证据显示,奥氮平联合除氟西汀以外的SSRIs可带来临床收益,也并无证据显示锂盐联合丙戊酸盐有效。
尽管有研究显示,丙戊酸盐单药治疗双相抑郁有效,但这一治疗方式并未被列入一线治疗选择中,而仅被作为二线治疗推荐使用。
指南推荐双丙戊酸盐及鲁拉西酮作为二线单药治疗推荐。喹硫平+SSRIs、拉莫三嗪+莫达非尼/锂盐/双丙戊酸盐、锂盐/双丙戊酸盐+鲁拉西酮为二线联合治疗推荐。事实上,仅有锂盐+拉莫三嗪具有作为二线联合治疗的支持性证据。
三线治疗推荐主要基于专家意见,并且主要为难治性患者所预留。单药治疗包括
另外,对于OFC治疗失败的患者,不宜再使用奥氮平单药治疗,因此将奥氮平单药治疗纳入三线治疗推荐并无意义。考虑到两项阴性结果的研究,阿立哌唑未被纳入治疗推荐;然而,一项针对阿立哌唑的meta分析结果却为阳性。
指南解读下载:2013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一线药物治疗(附指南解读)
★NICE指南(草案)
该指南采用了网式meta分析,纳入了试验设计不同的研究,如使用及未使用安慰剂的研究。然而,这一状况可能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本指南试图平衡临床实践及复杂的试验数据。因此,尽管喹硫平单药治疗及OFC被视为治疗的主心骨,奥氮平或拉莫三嗪也同样获得了推荐。
若患者正在服用锂盐或丙戊酸盐,而此时出现抑郁发作,NICE指南的推荐为:1、首先优化现有治疗;2、加用喹硫平或OFC。这一推荐存在问题:使用丙戊酸盐有证据支持,但锂盐则无;另外,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联用喹硫平或OFC,其效果为何会比单用喹硫平或OFC更好,证据也不明朗。指南并未考虑锂盐+拉莫三嗪,而这恰恰是唯一具有支持性证据的联合治疗。
结论
这些最新指南确实利用了数据,但却未能以循证医学的方式开发出好的指导意见。这一现状或许可以被预料到,因为相关数据确实匮乏,且专家在制定指南时也秉持着“过度谨慎不是错”的态度。这种倾向并不激进。不过,制定指南的一个好处在于,它们填补了我们认识领域中的空白。
基于现有的循证学证据,针对双相抑郁:
1、只有四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获得了证实,分别为:喹硫平单药治疗;OFC治疗;鲁拉西酮单药治疗;锂盐联合拉莫三嗪。
2、丙戊酸盐、阿立哌唑、拉莫三嗪及奥氮平单药治疗同样可被视为治疗选择;
3、抗抑郁药应被置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且必须与抗躁狂药物联用;
4、很多医生可能仍固着于“心境稳定剂”这一概念,但事实上并无支持性证据;
5、证据常支持对治疗方案做出激进的调整,而非在原有治疗上保守地叠加其他药物。
信源: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Most Recent Guidelines for Bipolar Depression,Psychiatric Times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