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历史上,
随着紧张症被确认为一种独立诊断,ICD-11更准确地反映了这一综合征在病因和临床上的异质性;概念的澄清在治疗层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抗精神病药的合理使用。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根据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持续至少1个月的特征性症状组合。ICD-10将症状分为两组,每组各含四种症状:
在至少1个月的时间内,出现a~d中至少一项明确症状(如果症状不够明确,则需两项或更多):
a. 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 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 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 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或出现e~h中至少两项明确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
e. 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f. 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 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
ICD-1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七类症状中的至少两项(根据个体报告,或通过临床医生或其他知情者观察),且症状在1个月或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持续存在,其中至少有一项症状符合a~d中的任一项:
核心(必要)特征(a-d):
a. 持续的妄想(如夸大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b. 持续的幻觉(可以出现任何形式的幻觉,但最常见的是听幻觉)。
c. 思维紊乱(思维形式障碍)(如词不达意及联想松弛、言语不连贯、语词新作)。严重时,患者的言语过于不连贯以至于无法被理解(词语杂拌)。
d. 被动体验、被影响或被控制体验(如个体体验到其感觉、动机、行为或思想不是由自己产生的、为被他人强加的或被抽走或思维被广播)。
附加症状(e-g):
e. 阴性症状(如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或言语贫乏、意志缺乏、社交缺乏或兴趣缺失)。
f. 明显的行为紊乱,可以出现在任何有目的的活动中(如个体表现出怪异的或无目的行为,或不可预知、不恰当的情绪反应干扰的行为)。
g. 精神运动性症状(如紧张症性不安或激越、作态、蜡样屈曲、违拗、缄默或木僵)。
ICD-11工作组曾探讨将症状持续时长标准与DSM-5统一(≥6个月)。然而,由于缺乏证据表明其中一个阈值优于另一个,ICD-11最终沿用了ICD-10的1个月标准。
与ICD-10相同,上述症状必须无法归因于其他医疗状况、物质使用或心境障碍。针对这一点,ICD-11的表述仍略显模糊。德国研究者建议,除非存在禁忌,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生中都应完善至少一次脑部
总体而言,ICD-11采用的并非纯粹的维度方法,而是一种结合了分类阈值(两项症状,其中至少一项来自a-d)和维度补充(症状限定词、严重程度、功能影响、病程)的混合形式。
ICD-11较ICD-10的变化
ICD-11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不再强调Kurt Schneider提出的一级症状,而是采用更现代、整体、混合的分类-维度方法,综合评估阳性、阴性、瓦解、认知、紧张症等多组症状,并将功能状态、损害严重程度及个体病程纳入考虑,旨在更好地反映疾病的个体轨迹,而非仅仅依赖固定数量的特定症状。ICD-11也摒弃了ICD-10僵化的特定亚型划分,如紧张症被ICD-11归类为一种独立的
ICD-11紧张症诊断标准
ICD-11在紧张症的诊断上实现了范式转变:自1874年Karl Kahlbaum首次描述紧张症以来,ICD-11重新聚焦于该综合征的精神运动性本质,与克雷丕林和布洛伊勒盛行一个世纪的解读分道扬镳。
根据ICD-11,紧张症可依据15项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诊断,患者需存在3个或更多。这些临床体征和症状分为三组,且分布并不均匀:
精神运动性减退(5项):凝视、矛盾性、违拗、木僵、缄默
精神运动性增强(计数时视为1项):存在下述任何症状:①极度多动或激越,没有原因即出现,伴有没有目的性的动作和/或无法控制的极端情绪反应;②冲动:在没有激发的情况下突然产生不当的行为;③好斗:通常以非直接的方式攻击他人,无论是否存在致伤的可能性。
精神运动性异常(9项):表情怪异、作态动作、作态、刻板行为、肌
ICD-11取消了ICD-10中针对紧张症的1个月病程时长标准,要求这些症状和体征应持续至少数小时,但也可持续更久。若出现严重的症状(例如木僵、姿势强直、缄默、违拗)或生命体征(自主神经性)异常,仅需较短的时长(如15分钟)即足以将这些症状视为符合诊断要求。这种时间上的灵活性反映了真实世界临床的情况,即紧张状态可能为急性、一过性。
ICD-11也明确指出,紧张症可以发生于整个生命周期,这与紧张症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证据一致。与此同时,紧张症在老年患者中是一项重要的鉴别诊断。
ICD-11紧张症可具体分为:
▲ 与其他精神障碍相关的紧张症(6A40):除精神分裂症外,也可以见于发育障碍、双相障碍、抑郁等情况。
▲ 由物质或药物诱发的紧张症(6A41):针对与中毒或戒断相关的紧张症而设立的独立诊断类别。
▲ 继发性紧张症综合征/由躯体疾病所致的紧张症(6E69):允许在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背景下作出诊断。伴随的医疗情况包括:
▲ 未明确的紧张症(编码 6A4Z):当无法确定具体病因时的剩余类别。
紧张症与精神分裂症区分的临床意义
随着紧张症被确认为一种独立诊断,ICD-11更准确地反映了紧张症在病因和临床上的异质性,而概念上的澄清对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如果紧张症没有与精神分裂症加以区分,则抗精神病药理应被视为所谓「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治疗。然而,紧张症与精神分裂症切割后,抗精神病药不再被视为前者的标准治疗;事实上,此类药物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症状,诱发恶性综合征,或因诱发锥体外系副作用而掩盖诊断。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如精神病性发作中的紧张症状态,可以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但用药必须极为谨慎。基于ICD-11,临床可以高度针对性地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或电
未来的研究应尝试探讨,众多症状和体征中,哪些最能特异且可靠地提示紧张症的存在,以便临床早期识别。研究和临床工作对紧张症症状与体征的标准化也值得期待。
————————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3.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3. Nickl-Jockschat T, Steiner J, Hirjak D, et al. Schizophrenia and catatonia: from ICD-10 to ICD-11. Nervenarzt. 2025 Sep 4. English. doi: 10.1007/s00115-025-01861-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905983.
4. Pathak H, Susan Varghese S, Suhas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tatonia Relapse in Psychotic and Affective Disorders. JAMA Psychiatry. 2025 Oct 1;82(10):1015-1019.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5.1818. PMID: 40737013; PMCID: PMC1231181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