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报告 | 生酮饮食:减停抗精神病药后的保护措施?
2025-09-08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几乎都需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一旦减停抗精神病药,症状经常快速复发。一项近期发表于Schizophr Bull.的Letter指出,生酮饮食产生的酮症或可产生某些生理学作用,填补停用抗精神病药后相关生理效应的“空缺”,对患者产生保护作用:


过去数年内,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可能有助于预防精神病复发。这种饮食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迫使身体产生并代谢酮体而非葡萄糖,自1921年起即被学术界作为抗癫痫治疗手段所知晓。另有报道指出,酮症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认知和代谢方面的获益。


1.png


令人惊讶的是,生酮饮食似乎还能帮助一些患者停用抗精神病药,且未出现复发,这是他们此前无法做到的。以下报告三例个案:


患者Z


女,2017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三次尝试减停抗精神病药,每次减药周期约1.5年,均采用个体化的、基于受体亲和力双曲线的减药方案,均宣告失败。具体而言,患者分别在停用阿立哌唑10个月后,停用奥氮平6个月后,以及持续服用2.5mg奥氮平3个月后复发,每次均需入院治疗。


2023年1月出院后,患者决定减少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剂量,同时服用250 mg喹硫平。这一做法造成了持续一周的病情不稳。此后,患者自愿采用间歇性禁食以诱导酮症,并通过血样自行监测。处于酮症状态且停用抗精神病药期间,患者自述认知功能增强,精力充沛,抗压能力提升。这一状态持续了11个月。其间,患者因工作从德国迁居美国,其间保持规律锻炼。


2023年12月,因在短期海外旅行中出现睡眠剥夺,患者中断了生酮饮食,一周内精神病性症状复发,主要症状为关系妄想和缄默;入院治疗1周,接受劳拉西泮和喹硫平治疗,此后未再恢复生酮饮食。2024年1月,患者返回德国与家人团聚,继续服用200 mg/d喹硫平治疗,但同年5月再次出现精神病性发作并入院治疗,诊断紧张症,服用450 mg/d喹硫平约两个月后出院。此后喹硫平减量至300 mg/d,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病情波动,可能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2024年12月再次入院治疗。患者目前仍在持续服用喹硫平,并计划恢复生酮饮食。


患者K


男,2002年被诊断为分裂情感性障碍,多年来使用过多种抗精神病药,有时联合锂盐或丙戊酸盐。因药物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害和疏离感),患者几乎每次都会在病情稳定后2-3周内自行快速减药,通常在减药后1个月内就会复发。截至2017年,患者共计14次被强制收入院。


2019年起,患者与本文作者建立诊疗关系。当时患者每天服用阿立哌唑 10 mg及丙戊酸盐 1000 mg。鉴于患者坚持要求减药,我们决定在维持丙戊酸盐剂量的前提下缓慢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阿立哌唑以每2个月递减1 mg的幅度减量,直至降至2.5 mg。2020年12月,患者在达到该剂量时病情仍保持稳定。


2021年1月,患者复发,潜在诱因包括返乡探亲时与家人长期积怨的爆发及结肠癌的复发。由于罹患癌症,患者于2020年夏天自行开始生酮饮食,其间未监测,但鉴于其对饮食控制严格,可推断自2020年夏天起患者始终维持酮症状态。2021年夏天,抗精神病药继续减量,此前丙戊酸盐已降至600 mg/d。2022年3月,患者以每2个月0.5 mg的速度继续减少阿立哌唑剂量,降至1 mg后速度放慢至 0.25 mg;至2023年1月,阿立哌唑的剂量已降至 0.25 mg/d。


2023年2月,患者再次复发,诱因仍是返乡探亲时未解决的家庭内部冲突爆发,以及家庭饮食环境改变。收入院治疗后,诊断开始考虑双相障碍的可能。入院期间,患者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盐、锂盐治疗,出院前一日应患者要求停用阿立哌唑。2023年6月中旬出院后,患者立即建立酮症状态,并自行停用丙戊酸盐和锂盐。至2024年9月,患者持续处于酮症状态,精神状况平稳。此外,患者所接受的肿瘤免疫疗法也取得了持久的疗效,截至2025年2月复查结肠癌已治愈。


患者H


男,2011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多年来一直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自2016年起改为阿立哌唑15 mg单药治疗,曾尝试逐步停药,但在停药6个月后精神病性症状加重,于2019年恢复服药。


患者2019年首次来我处就诊,启动含创伤治疗元素的心理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戒除精神活性物质,尤其是间歇使用的可卡因和酒精),并重拾青少年时期曾高强度练习的网球运动。经历数月零工后,患者最终获得了一份网球教练的工作。其间多次在德国境内迁居,治疗转为视频形式进行。


应患者要求,自2022年起在2年内逐步减停阿立哌唑,大致遵循双曲线剂量递减原则,至2024年4月剂量降至1.8 mg。2024年初,我们探讨了酮症作为减停抗精神病药潜在保护因素的可能性。经深入研究,患者决定启动生酮饮食。自行检测确认处于酮症状态后,患者在初夏历时4个月逐步停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自述认知功能改善,精力(包括身体和精神)略有提升,抗压能力增强。此后,患者移居西班牙,在经历了一段不顺利的感情关系后于2025年4月返回德国,持续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精神状况平稳。维持酮症状态期间,患者已连续9个月未使用抗精神病药。


结论


以上三例个案提示,酮症可能是这些患者无需抗精神病药治疗即可维持精神状况平稳的一个因素。这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相呼应:在狩猎采集文化中,精神分裂症尚未被认知或无从发现。在诸多因素中,饮食很可能发挥了作用,因为狩猎采集文化的饮食通常为生酮饮食,而新石器革命则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发展密切相关。


有两种科学原理或可解释这一效应:(1)酮症状态下 GABA 能抑制作用增强,对中脑边缘系统产生相应的抑制效应,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遗传学决定和/或后天获得的前额叶皮层与中脑边缘系统 GABA 能抑制不足;(2)酮症状态下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抵抗力增强,可以补偿停药后低剂量抗精神病药免疫调节效应的缺失,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获得性的非特异性神经炎症水平升高。


文献索引:Schlimme JE. Ketogenic Diet as Protection for Deprescribing Antipsychotics. Schizophr Bull. 2025 Aug 23:sbaf127. doi: 10.1093/schbul/sbaf12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4911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