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述评 | 帮助年轻人抵御抑郁是全社会的任务:柳叶刀子刊系统综述
2025-04-1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抑郁 韧性 保护因素

医脉通导读


大部分相关研究将年轻人免于抑郁归因于单一系统的保护因素,尤其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这一状况可能导致年轻人孤身一人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承担责任,而全球宏观趋势的作用则被忽视,包括日益恶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风险及其对个体幸福感的系统性威胁。


抑郁流行趋势的恶化表明,仅靠个人力量是不足以预防和控制精神疾病的。学术界需要优先找到一些多系统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帮助面临宏观趋势挑战的年轻人免受抑郁的侵扰。


————————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迈向成年阶段的年轻人(18-29岁)中,抑郁症正变得越来越常见。除了这一时期特有的社会心理挑战(如传统的长大成人的压力)之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宏观趋势也导致“当一个大人”越来越难,并增加了个体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韧性/复原力(resilience)指个体在面临巨大风险的情况下仍能展示出优于预期的转归(如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这一概念强调了多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所发挥的保护作用。然而,针对抑郁的学术评述和系统综述往往重在强调抑郁症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决定因素,而忽视了让个体在高危情境下免于抑郁的保护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组合。


研究简介


一项本月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影响因子 30.8,Q1)的系统综述中,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Linda Theron及其合作者检索了8个数据库,从1,824篇研究题录中筛选出139篇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共17,721名参与者,女性、顺性别、北美人群为主),探讨了与年轻人无抑郁或仅存在极轻抑郁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和环境系统因素及其组合。


危险因素


童年期不良经历(32项,如虐待或父/母抑郁)、作为“少数人群”的压力(25项,如与族裔或性取向相关的边缘化)、个体发展中遭遇的挑战和应激事件(25项,如进入大学)出现频率最高。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人际冲突(18项,如亲密伴侣暴力或遭受欺凌),COVID-19造成的压力(15项),生理问题(11项,如慢性病),生活在经济、社会、环境恶劣的社区(9项),罹患精神疾病(4项),以及当前没有学业、工作或培训(3项)。


保护因素


大多数(96项)研究仅考虑了来自单一系统的保护因素(图1)。研究者最关注的是个人生理或心理因素(62项),其次是社会因素(21项)和文化因素(10项)。个人保护因素中,心理因素最重要,尤其是心理韧性(如坚韧不拔)和积极认知(如充满希望地评价事物)。报告最多的社会保护因素是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文化保护因素主要为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也包括文化自豪感。经济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制度因素(如教育和就业机会)、环境因素(如道路基础设施或户外空间)很少被提及。


图1 保护因素类型的数量分布


只有38项研究同时考虑了两个或多个系统的保护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组合最常见。只有6项研究考虑了三个或更多系统的保护因素的组合(图2)。


图2 保护因素的组合模式


如何解读?


本项系统综述发现,大部分相关研究将年轻人免于抑郁归因于单一系统的保护因素,最典型的是归功于个人,尤其是心理韧性和积极认知。尽管个人层面的保护因素的确不应被忽视,但如果狭隘地强调“心理素质好”在抵御抑郁中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孤身一人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承担责任,而全球宏观趋势的作用则被忽视,包括日益恶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风险及其对个体幸福感的系统性威胁。


报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保护因素的研究中,个人和社会保护因素(主要是心理韧性和积极认知,以及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反复结合在一起,但这并不能消除上述担忧。忽视生理、制度、经济、文化和物理环境资源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会掩盖抑郁症的系统性决定因素,并将实现和维持青少年心理韧性的责任推给了非正式的社会系统。这种状况会让所谓的“心理韧性”沦为陈词滥调,或是一个带有惩罚色彩的概念。


尽管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确很重要,但抑郁流行趋势的恶化(包括在年轻成人中)表明,仅靠个人力量是不足以预防和控制精神疾病的。经济不安全、社会孤立、气候紧急状况、政治动荡等都与全球青壮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有关。展望未来,学术界需要优先找到一些多系统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帮助面临宏观趋势挑战的年轻人免受抑郁的侵扰。


文献索引:Theron L, Stekel DJ, Höltge J, et 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ilience of young adults to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Psychiatry. 2025 Apr 2:S2215-0366(25)00044-6. doi: 10.1016/S2215-0366(25)00044-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1599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