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越综述,刘 浥,吴信峰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先天性巨痣是指成年后直径>20cm的先天性色素痣, 除影响容貌外,尚可继发恶性黑素瘤;可伴溃疡、瘙痒、 疼痛、多毛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心理、精神 负担。传统治疗方法中,单纯运用刮除、磨削、激光、化 学剥脱等方法常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近年来,水刀、 人工真皮、体外培养自体表皮移植(Cultured epidermal autograft,CEA)、脱细胞真皮基质(Artificial dermis matrix,ADM)等新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尤以
1 单纯去除皮损
1.1 皮肤刮除(Curettage):绝大多数巨痣患儿的痣细 胞存在于真皮浅深层之间的一分裂平面,故在全麻下以 8mm Volkman刮匙于上述平面从中央向外周行皮损刮除治疗 巨痣的病例逐渐增多(主要适用<2岁儿童)。Gatibelza 等对29例巨痣患儿于出生后1~7周内分别行浅层真皮刮除 术(平均1.8次),均于7d内痊愈,随访20年,美学效果 100%,患儿父母满意。遂提出刮除术在眉部及巨痣卫星灶 等特殊部位的治疗价值。但所有病例均出现一定程度色素 沉着[1]。De Raeve LE等对16例2周内新生儿行巨痣刮除术, 均达到满意外观,恢复社会心理自信[2]。Kishi等对23例1 个月~19岁的巨痣患者行刮除或磨削治疗并取组织标本,皮损主要位于躯干、面部及手部;术后随访出现色素沉着2 例,病理提示其毛囊或皮脂腺真皮深处有痣细胞,而其余 病例无此发现。遂就此提出,若巨痣患者病理切片提示真 皮深处毛囊有痣细胞,采用皮肤切除后植皮或扩张器皮瓣 转移或比刮除或磨削效果更好[3]。可见,刮除术适用于早 期病变(2岁以前),在特殊部位显现优势,若年龄满足条 件,躯干等非特殊部位也可尝试,但需随访颜色变化及病 理。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出血少,缺点是 容易遗留色素沉着与瘢痕(同磨削法),且多有毛囊、皮 脂腺等附属器周围的痣细胞残留[4-5]。综合来看,刮除术仅 可作为巨痣治疗的辅助选择。
1.2 皮肤磨削(Dermabrasion):皮肤磨削术是整形外科 的一种常用技术。栾杰等对16例患儿(2~13岁)行电动取 皮机刃厚皮片切削治疗(一次切削不超过5%体表面积,2次 间隔不少于1个月),厚度取0.20~0.25mm,沿一侧边缘顺 序切削。术后观察巨痣色泽明显变淡,外观明显改善;随 访6个月以上,出现6例瘢痕增生(3例出现在术区),提出 该法对3岁以下患儿效果更优,结合激光治疗
1.3 化学剥脱(Chemical peel):化学剥脱术以化学腐 蚀剂破坏痣细胞达到治疗效果,最初起源于民间。常用果 酸、石碳酸、三氯醋酸(TCA)及间苯二酚等。经典方案为 Jessner液+35%TCA[9]。主要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或皮损表 浅的患者[4]。Ruiz Maldonado等对21例巨痣患儿行多次剥 脱,效果良好,但存在感染及瘢痕风险[10];Hopkins等对20 例巨痣患者(2例皮损位于面部)行石碳酸化学剥脱,2例 于术前接受皮肤磨削以加深剥脱深度,75%获得满意外观, 仅4例复发,均未见增生性瘢痕及心肾毒性[11]。可见,化学 剥脱的优点是更加简单,对小面积特殊部位的皮损体现优 势;但缺点更加明显,其剥脱层次浅,易致痣细胞残留, 治疗不彻底;若深剥脱,则易致瘢痕与系统毒性。总体来 讲,化学剥脱文献报道少,并发症多,仅适用于不愿手术 或特殊部位及卫星灶的去除。
1.4 激光(laser):巨痣的本质是黑素细胞的增生,黑素细胞内的黑素颗粒是激光作用的靶基。激光能量高、 单向,对黑素细胞高选择,且应用广泛,技术成熟。 富秋涛等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巨痣40例(2~17 岁),波长10 600nm,脉宽1ms,光斑直径1.3mm,能量 密150~250J/cm2,频率150~250Hz;治疗1~5次,8例有 效,18例显效,14例治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少数出 现感染、瘢痕及色减[12]。Eggen等对24项研究中434例先天 性色素痣患者行系统性综述,发现巨痣(giant)或大痣 (large)中剥脱性激光最常用,但容易出现瘢痕与色素沉 着(剥脱深,痣复发);其中109例患者接受Q开关激光联 合CO2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着与瘢痕发生率低,外观改善效果 好。但总体上,仅有低质量的证据表明激光治疗先天性色 素痣短期内有效和安全[13]。脉冲染料激光(PDL)能被黑素 细胞及
1.5 水刀(Hydrosurgery):水刀又称水动力清创,最早 用于工业切割。应用于
2 完整切除皮损加创面修复
2.1 人工真皮(Artificial dermis):目前文献报道较多 的是美国产的Integra人工真皮,结构分两层:上层的硅胶 及下层的细胞外基质(鲨鱼
2.2 体外培养自体表皮移植(CEA)+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CEA取自自身正常小块皮肤,
2.3 连续切除及扩张器皮瓣(Serial excision、Flaps and expanders):巨痣的治疗一直围绕以手术为中心而开 展。具体的手术方式常依据巨痣的大小、部位、卫星灶的 多少及恶变的风险评估来综合制定。Son等对20例患者的44 个巨痣病灶分别采取连续切除(16例)、植皮(16例)、 扩张器(6例),将术后效果列为优(good)、良(fair) 差(bad);“优”的比例在连续切除中为100%,在扩张器 为83%,在植皮为81%;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据此认为巨痣 治疗首选连续切除+扩张器皮瓣,植皮为备选[25]。Arneja 等建议,若预计难以在3次连续切除后切净巨痣组织,应埋 置扩张器(间隔3~6个月);背部是巨痣好发部位,同时 也是扩张器最优埋置部位(提供良好反
3 个体化与综合治疗
GCMN皮损面积巨大,多跨单元分布,常伴多发、散在 的卫星灶,且可继发恶变伴发NCM,因而需要合理的术前设 计及完整的皮损切除;而术后创面的覆盖,扩张器、人工 皮、CEA等也各有利弊;GCMN治疗过程漫长、反复,对患者 的心理教育及帮助其树立对术后外观的合理期待也要充分 考虑;可见,因为上述困难的存在,GCMN的治疗仍是一项 临床挑战。 刮除、磨削、剥脱、激光等方法均存在难以接受的复 发问题,时间最好选在6月龄之前,因此时痣细胞位置尚 浅,可一定程度弥补因担心复发而加大光能或加深深度而 造成更严重并发症的矛盾。完整切除皮损已是共识,水刀 较传统手术刀因出血少,时间短,似乎更具优势;但其成 本高,报道少,于巨痣好发的躯干部位并无特殊优势。临床 价值尚不能完全肯定。故笔者认为上述方法可能仅能作为手 术的辅助(去除小的卫星灶),在患者的要求下,谨慎地开 展(头颅MRI排除NCM),并定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在完整切除皮损后创面的覆盖亦是难题。扩张器皮瓣 应用最久,文献报道最多,皮瓣存活率多高于90%;术后满 意度虽尚无统一客观标准,但由医师及患者共同主观评价 的“优”+“良”的比例亦高于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 20%。其利用自体皮肤覆盖创面,不但适用部位范围较广, 患者易于接受,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巨痣治疗的首选。但扩 张器本身存在破裂、感染等风险,且因其利用自身皮肤, 存在供区创伤、供区来源不足,并对医师术前设计的要求 较高;另外,因巨痣面积巨大,需多次手术,若皮损位于 关节、面部等对功能、外观要求较高的部位,常因皮瓣臃 肿及张力过大而困扰。此时integra人工皮及CEA、ADM应运 而生。其外源性的特点可有效弥补供区创伤、来源不足; 相较于传统皮瓣,其“缺多少,补多少”的特点对手术本 身设计的要求更低;因张力几乎为零,在完整切除皮损的 基础上,更易于兼顾对头面、关节部位的美观及功能要 求。另,integra的总体植入率及二期皮片成活率亦均高于 90%,满意度调查“优”+“良”比例也高于90%。而CEA几 乎全部成活,创面上皮化快速而完全。但是,在治疗巨痣 方面,人工皮和CEA的相关临床研究均存在样本量小,缺乏 与传统技术的横向对比,价格昂贵等问题;且integra的并 发症发生率高达33%,而CEA远期容易复色。故具体如何选 择,可结合医师自身经验水平,患方经济条件及患者皮损 情况等综合考量。但综合来看,扩张器皮瓣技术应仍为主要的选择,也是临床主要的处理方式。 在散发的小卫星灶处理上,笔者科室多予直切缝合, 或者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离子震 荡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起到治疗效果。在心内科、普 外科等科室应用较早,但在巨痣治疗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笔者在实际治疗中发现,鼻唇沟、鼻翼沟、人中、龟头等 皮瓣转移困难、外观要求较高的特殊部位,若皮损面积不 大,数量不多,创新性地选用射频治疗,不但也能达到完 整祛除皮损的目的,更能有效减少鼻唇沟、鼻翼沟变浅、 人中歪斜、鼻孔缩小、尿道口狭窄、皮瓣臃肿等传统皮 瓣技术难以规避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术后仅留片状浅瘢 痕,创面用藻酸钙常规换药即可,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均 简化。但其应用面积较小,于巨痣治疗中暂仅作为辅助, 其进一步运用仍有待探索。 综上,巨痣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和 范围、继发黑素瘤的风险、伴随NCM的可能性(头颅MRI有 帮助)、手术效果的预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心理指 导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予以综合治疗。并长期随访, 谨防复发和恶变。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越,刘浥,吴信峰.先天性巨痣的治疗进展[J].中国 美容医学,2020,29(6):181-18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