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CPP的标准治疗药物,临床上以1月剂型较为常用,3月剂型的使用正在增加。
近期,山东省立医院孙妍教授团队发表的亮丙瑞林3个月长效针剂治疗CPP的Meta分析系统评估了12项研究、657例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填补了该领域循证空白。在此背景下,医脉通诚邀孙妍教授围绕该项研究的核心发现进行深度解读。
孙妍 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内分泌代谢遗传学组组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青年项目1项
山东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第6届编辑委员会通信编委
孙妍 教授
CPP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提前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加,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过早呈现1。目前,全球多国包括我国均呈现青春发育启动年龄提前,CPP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女童的CPP发病率显著高于男童1,2。
HPG轴的提前激活会引起GnRH及性激素过早分泌,从而导致第二性征提前发育、生长加速和骨龄超前,可能因骨骺提前闭合而影响最终成年身高。此外,男孩可能出现行为与心理问题,女孩则可能因乳房发育和月经初潮提前而出现情绪波动3。
GnRHa是CPP患儿的标准治疗药物,通过与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的GnRH受体结合,使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有效控制CPP患儿性发育进程,延迟骨骼成熟、改善最终成年身高,避免心理行为问题1。亮丙瑞林是常用的GnRHa药物,现有1个月剂型(1M)和3个月剂型(3M)两种剂型,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CPP患儿,亮丙瑞林3M可减少注射次数,有望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多项研究表明,亮丙瑞林3M在初治及经治CPP患儿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可延缓骨龄进展并改善生长速率,改善最终身高的预测效果,但目前尚无相关Meta分析对其进行系统评估5。
孙妍 教授
我们团队近期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5,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有12项研究被纳入分析,共涉及657例CPP患儿(女童年龄
研究数据显示,亮丙瑞林3M治疗后患儿的平均刺激后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从基线值下降至3个月时的1.90 IU/L和6个月时的0.70 IU/L;94%的患儿在6个月时达到LH峰值抑制(
本研究评估了亮丙瑞林3M对CPP患儿骨龄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的骨龄与实际年龄比值(BA-CA)在6个月和≥3年时分别下降至-0.04和-0.26,表明骨龄进展显著减缓。平均生长速度在6个月时为6.11 cm/年,至12个月时降至3.60 cm/年,并在后续随访中维持在较低水平(如2年时为5.10 cm/年)。此外,57%的女孩在治疗6个月后出现乳房发育抑制现象。
本研究对亮丙瑞林3M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该制剂总体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头痛、发热和咳嗽。
亮丙瑞林3M能有效抑制LH和FSH峰值,延缓骨龄进展和生长速度。此外,该制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多为轻度至中度。综合来看,研究结果提示亮丙瑞林3M可能为抑制CPP进展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显著降低注射负担,同时有望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孙妍 教授
亮丙瑞林3M的引入,将我国CPP患儿的治疗从传统的每月注射模式转变为每季度注射一次。这不仅显著减少了患儿往返医院的次数(从每年12次降至4次),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接诊压力,使诊疗资源能更合理地分配。
对于需要持续数年治疗的CPP患儿而言,注射频率的减少带来了极大的体验改善。每年减少8次注射,意味着显著减轻了孩子的身心痛苦和对针剂的恐惧,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为家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交通成本及误工成本。
临床研究数据证实,亮丙瑞林3M与亮丙瑞林1M的疗效相当,包括LH峰值抑制、FSH、雌二醇水平、BA-CA比值及身高增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6。这种确切的疗效给予了医生和家长更强的信心去坚持长期、规范的治疗。
临床数据表明,亮丙瑞林3M的安全性与亮丙瑞林1M相似,不良反应多为轻度至中度,未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6。这种良好的安全记录让家长更为安心,减少了因担忧副作用而中断治疗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项Meta分析通过系统评估证实了亮丙瑞林3M能够有效抑制CPP患儿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延缓骨龄进展、控制生长速度,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该长效方案显著减少了注射频率,为提升治疗依从性、优化长期管理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与临床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中华儿科杂志.2023;61(1):16-22.
2. Liu M, Cao B, Luo Q, et al. The critical BMI hypothesis for puberty initiation and the gender prevalence difference: Evidence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in Beijing, China.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13:1009133.
3. Mucaria C, Tyutyusheva N, Baroncelli GI, et al.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 boys and girl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exes. 2021;2:119-31.
4. Lee PA, Klein K, Mauras 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uprolide acetate 3-month depot 11.25 milligrams or 30 milligram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May;97(5):1572-80.
5. Han L, Zhai C, Da L, et al. The Effect of Leuprolide Acetate 11.25 mg 3-Month Form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v Ther. 2025 Jun 11.
6. Yang J, Song Q, Gao S, et al. Efficacy of Leuprorelin 3-Month Depot (11.25 mg) Compared to 1-Month Depot (3.75 mg) for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 Chinese Girl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Endocrinol. 2022 Dec 22;2022:104329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