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综合征(SS)是一种罕见的自我诱导性、反射性癫痫,由光线刺激触发,具有高度独特和具体的临床特征——患者在暴露于强光时,会特征性地在眼前晃动手指。由于该病症临床表现特殊,许多医生可能对此缺乏认知,导致SS常被忽视或误诊。本文报道了一例曾被漏诊/延误诊断的青春期女孩,并讨论其检查评估和治疗方案,以期减少SS患者就医的延误。
患者,女,15岁,神经发育正常且无其他癫痫风险因素,自8岁起反复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但自5岁起,家人就注意到她频繁出现异常手部动作:当暴露于阳光下时,她的右手手指会在眼前快速摆动,随后出现双侧眼睑颤动并持续闭合,偶有注意力涣散和意识丧失。尽管通过左乙拉西坦(每次1 g,每日2次)治疗,GTCs已得到良好控制,但手部晃动的发作仍持续存在。
该患者最初被误诊为非癫痫性抽动症,后因可能出现局灶性症状(因其仅在眼前挥动右手手指)于另一医疗机构接受了全面手术评估。既往脑电图报告显示:以前部为主的2-4 Hz棘慢波放电,左侧更明显,睡眠中有罕见多棘波放电,并在15-30 Hz闪光刺激下有光阵发反应。多次脑部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海马体完全倒置。上述脑电图未见对侧移位,术前检查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亦正常。经评估,患者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
鉴于手部晃动、眼睑肌阵挛以及随后仅在光刺激下出现的失神发作看起来相当“不寻常”,患者随后被转诊至另一医疗中心以明确诊断。
经儿科癫痫专家评估,患者病史及既往记录符合极为罕见的SS诊断。当患者通过窗户暴露于阳光下后,会出现手部拍打和眼睑颤动发作,但其余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在持续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当使用高频闪光刺激(12-15 Hz)或自然日光照射时,患者多次出现眼睑肌阵挛和手部拍打症状。在发作期,脑电图显示突然出现的光阵发反应,伴有高电压快速活动,随后演变为以双额叶为主的3-4 Hz多棘慢波放电(图1)。总体而言,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结果均支持SS的诊断。

图1
SS是一种由自我诱导的反射性癫痫综合征,由光线刺激触发。其临床表现极为独特且具体,患者在接触自然光源时会在眼前挥动手指,正如本病例所示。随后患者开始快速眨眼,眼睑逐渐下垂直至完全闭合,伴或不伴失神发作。该病症较为罕见,最常累及年轻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
儿科癫痫专家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对于明确诊断这种罕见综合征至关重要。患者的手部晃动发作与脑电图异常相关,这有助于医生将其与其他可能的非癫痫性诊断及具有SS共性的其他癫痫类型区分开来。针对此类患者的脑电图显示光阵发反应,同时伴有正常背景和3-4 Hz的棘波/多棘慢波放电。挥手发作与脑电图广泛性表现之间的关联,以及对阳光的强迫性吸引特征,提示这种手部动作可能是癫痫发作本身的一部分而非自我诱发机制,尽管这一观点仍有争议。
SS患者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因为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有抗癫痫药物被证实能有效控制SS,但与其他光敏性癫痫类似,丙戊酸似乎能提供最佳控制效果。通过使用Z1蓝光镜片直接干预光刺激,已被证实可有效控制光敏性癫痫患者的光阵发反应——75.9%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7%的患者症状减轻。一项初步研究发现,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加用口服盐酸芬氟拉明,可使每日惊厥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基线值减少74%。此外,佩戴帽子和太阳镜,以及进行体育运动、驾驶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似乎也能减少手部拍打发作的频率。

参考文献:
1. Capobianco F III, Beal R, Vemuri P, Bhatia S. A Girl Who Seeks the Light: Diagnosis of Sunflower Syndrome and Review of Management Options. Neurol India 2025;73:346-8.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