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
2025-04-20

近年来,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15%~34%可能发展为重症AP(SAP)。儿童SAP病死率高,对AP患儿进行早期充分评估,早期识别SAP,并予以积极的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儿童AP


儿童急性胰腺炎AP是指胰酶异常激活,导致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一、儿童AP的病因

儿童AP的病因主要包括胆石症、药物、感染、创伤、先天解剖结构畸形、先天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等。


药物诱导的胰腺炎约占13%,主要包括丙戊酸、左旋门冬氨酸酶和糖皮质激素。感染包括EB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相关病毒等。创伤主要包括腹部外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包括脓毒症、免疫介导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等。有25%~29%的AP病因不明。



二、儿童AP临床表现

AP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儿童年龄和潜在病因的不同有所变化,但以下临床表现是大部分患儿共有的:首先是上腹部疼痛,少部分患儿可能辐射到背部引起背痛,而婴幼儿表现为易怒,很少出现腹痛和呕吐;其次是恶心和呕吐;最后是腹胀和发热;其他不太常见的症状有黄疸腹水和腹部肿块。



三、儿童AP的诊断标准

至少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才可诊断儿童AP:

与AP相符合的腹痛症状;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三倍以上;

符合AP的腹部影像学表现(胰腺水肿或胰周渗出积液)。


四、儿童AP分度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 1~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

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伴有一过性(≤48 h)的器官功能障碍。早期病死率低,后期如坏死组织合并感染,病死率增高;

SAP: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高,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更高。


五、AP的并发症

AP可伴随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早期病程(4周内)的急性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后期(病程4周后)的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以及感染性胰腺坏死等。全身并发症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器官功能衰竭、腹腔内高压和胰性脑病等。


儿童SAP


SAP是指在AP基础上累及1个或多个器官的持续性(>48h)器官功能障碍。SAP的定义包含三个条件:AP患者发生持续器官功能障碍>48h,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器官衰竭,可在就诊的48h后发生。因创伤及药物导致的AP,发展为MSAP或SAP的可能性高于因胆石症、解剖结构畸形导致的AP。


一、儿童SAP的早期评估


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与AP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C反应蛋白(CRP):入院48h内CRP升高可作为AP进展为SAP的重要标志物。

尿素氮:入院24~48h内血尿素氮持续高于13mg/dl可作为AP发展为SAP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肌酐:也预测是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他血清标志物:如升高的红细胞压积(>44%)提示AP病情重症化。

降钙素原≥2.0 ng/m提示AP患者合并感染

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也已被研究用于预测儿童AP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AP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CT和MRI可用于判断胰腺坏死和渗出范围,胰腺外并发症是否存在,以及胰腺炎的病因,如胆石症、解剖结构畸形等。


适用于儿童SAP的早期评分系统

Suzuki等创建了日本改良儿童AP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该系统包括如下9项指标,其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4%。


(1)碱剩余≤-3 mmol/L或合并休克

(2)PaO2≤60mmHg或合并呼吸衰竭

(3)尿素氮≥40mg/dL(或肌酐≥2.0 mg/dL)或少尿[<0.5 mL/(kg·h)]

(4)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5)血小板计数≤100x109/L

(6)血Ca2+浓度≤7.5 mg/dL

(7)CRP≥15 mg/dL

(8)小儿SIRS的阳性指标数≥3分

(9)年龄<7岁和(或)体重<23kg。


二、SAP早期治疗


液体复苏

在AP早期(特别是12~24 h内)液体疗法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加胰腺灌注,纠正低血容量,改善循环并减少胰腺坏死。补液措施包括快速扩容和调整体内液体分布2个阶段。扩容时应首选晶体液,以5~10 mL/(kg·h)的速度进行液体治疗。在入院后6h内、24h及48 h需要重新评估所需要的液体量。


复苏成功的指标包括:尿量>0.5~1.0 m/(kg·h)、平均动脉压>65mmHg、心率<120次/min、尿素氮<7.14 mmol/L(如果尿素氮>7.14 mmolL,在24 h内下降至少1.79 mmol/L)、红细胞压积在35%~44%。


AP患儿在24 h内应给予1.5~2.0倍生理需要量的液体静脉输注,首选晶体液。


营养支持

SAP患者人院后应尽早(48h内)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刺激肠道蠕动,防止细菌过度生长,并增加内脏血流量,可以预防肠道衰竭和感染性并发症。


SAP患者肠内营养可首选鼻胃管喂养。若患者因胃排空延迟而出现消化不耐受,可选择鼻空肠管喂养。肠外营养主要用于如肠梗阻、复杂性瘘管等较长时间(超过5~7 d)不能应用肠内营养的患儿,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组合优于单一的肠外营养。


止痛治疗

80%~95%的AP患儿会出现腹痛,有指征时应提供镇痛治疗,首选非甾体抗炎药。


抑制胰酶分泌

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等。目前不推荐抗蛋白酶治疗儿童AP。


抗生素应用

SAP患者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出现全身感染并发症、胆管炎或疑似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抗生素治疗。胰腺感染中的大多数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然而,也发现了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和真菌引起的胰腺感染。对于感染性坏死性AP患者,应使用可穿透胰腺坏死组织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逆转SAP引起的器官功能损害,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


内镜及手术治疗

ERCP:适用于急性胆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患者。


感染性胰腺坏死: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需进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


局部并发症的处理:有症状或合并感染直径大于6cm的胰腺假性囊肿及包裹性坏死应考虑行引流/清除术。


胆囊切除: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推荐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